新浪博客

训练与脑

2019-08-02 07:02阅读:
  对于教育来说,需要有一种脑科学理论,来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先天、后天因素对学业的影响。这是个心态问题,也关乎到家长对策略的选择和理解。很可惜,人类对大脑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针对某些特殊人群的脑能力理解,就处于模糊地带。   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极个别人特殊的脑能力?例如,陶轩哲一家三兄弟,极其小概率的超高智商?
  首先,要定义一个基本的正常状态,也就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基本脑能力。
  没有一个合理的标准,探讨先天和后天问题,是很可笑的。所谓合理的标准,是指人脑既不是先天缺陷,也不是先天异常。准确的理解标准,需要掌握一些脑科学和医学常识。
  大多数脑损伤,来自于孩子出生时出现的异常情况。另外,还有后天意外的脑损伤,中风、癫痫,等等。这类后天脑损伤导致的脑功能异常,不属于合理的标准范畴。
  有一小部分人群,先天基因导致异常的脑内分泌,会形成关键期过短、过长。过短,导致自闭。过长,导致超越常人的脑可塑性周期。这些情况,也不属于合理的标准范畴。
  排除掉这些非常规先天、后天因素导致的脑认知能力异常,剩下的绝大多数人脑,就属于合理范畴,才有探讨后天教育训练带来认知能力和智商高低差异的分析客观性。很多人,都不能够正确理解这种标准定义的合理性问题。他们,往往会用历史上、身边某些脑功能异常者来混淆对教育训练的理解。这是非常可笑的,也是很愚蠢的。
  其次,在合理人群范围内,探讨脑能力培养,也需要一套脑科学理论,去支撑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合理人群范围内,不同人的认知能力和智商差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当你能理解不合理人群时,就能理解合理人群的差异性源头了。
从人类脑科学发展的进程看,特殊人群、病人,始终都是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样本
  在合理人群范围内,某人在某方面具有极强的脑能力,源自于对脑资源的集中消费。每个人的大脑拥有的资源都处于一个合理范围,当一个人将资源都倾斜到某一方面时,会导致其他能力弱化。
  行为,会驱动脑神经网络不断发展,增强相对应的脑能力。行为,又是如何被驱动的呢?好奇心?还是,内分泌?某个人,在某方面,具有极为偏执的热爱时,不管是因为好奇心,还是内分泌驱动,只要不断深入的训练,就一定会导致脑能力异常。这种驱动力,背后的形成原因,或许是源自于DNA,或许是源自于人本身的好奇和兴趣。无论用什么因素来解释,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行为的训练活动中。
  为什么,人们总是会痴迷于对先天的崇拜呢?因为,人们解释不清楚一个人为何对一件事产生可怕的驱动力。关于智力的差异性,源头就在于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们坚持认为,爱学习就是源自于先天,但是,这同实践是有冲突的。不管你爱学不爱学,只要真的学了,成绩就一定会提升。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训练总是会影响成绩
  那些不能被人理解的极度聪明的小孩,其实是有先天、后天综合性因素在驱动其训练脑力。先天的内分泌异常,才是最可怕的驱动力。比如,你爱睡,有人就不爱睡。懒、不专注,两点就足以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努力。而勤奋与专注,绝对不是先天因素能完全解释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