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的疑惑
2014-03-12 22:10阅读:1,277
随着大盘最近的调整,手里好几个公司的股价大跳水,前面虽有部分减仓(似乎是没有认真执行平衡的策略,减持不够,没能保持仓位的平衡位置),但今年以来的盈利还是随之大幅缩水,继续享受冲浪,也懒得看盘了。但是随着指数回到上世纪,还得打起精神来,按照原定的计划,跌破2000点后,在总体仓位的控制上,选择增加一些股票,以平衡仓位。
关于再平衡策略,最早是看到SOSME兄博文提及,之后买了斯文森的两本书研究了一番,比较赞同该思路,在具体操作中也采用了一些相关的策略。
去年以来,对股票仓位一直调整控制,平均仓位在60%多,按照再平衡的基本原则,涨多了逐步减,跌多了逐步加。当然SOSME兄进一步提出了动态再平衡的思路,相对更为进取。
但是就在这两天跌破2000点,准备按计划增加股票仓位的时候,一个疑惑突然冒了出来,最近看到这样一种思路:牛市持股比例增加,以图更多的利润,熊市持股比例减少,以便减少回撤。这和原先的再平衡思路似乎是相反的,又似乎都有道理,我仔细一琢磨,感觉有些晕。
一时思维无法深入,但隐约感觉问题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核心还在于牛熊市的判断,大顶和大底的难以预知。
今日有幸向SOSME兄提及了这个疑惑,SOSME兄马上提出:首先怎么判断牛熊,再次判断错了怎么办?并进而提出:再平衡时因变而变,而不是因判断预测而变,再平衡时应对变化,而不是猜测变化。
听上去确实有道理,但是具体操作呢,比如我原先考虑现在跌破2000点增加些仓位,同时考虑在1900、1950,1900,1850,1800,1750分别加仓,如果跌势凶猛,一下子逼近1900,那么是否改变主意进一步考虑拉长加仓点,以便一直保留现金储备,这样是否存在随意性?对此,SOSME兄认为应该保持碎步的节奏。
说起节奏,这又是一个没有标准的动作,据说斯文森老大每日都在频繁的再平衡操作,不过按照目前A股的环境,2000点以下,在已经有基础仓位的情况下,我决定还是慢慢来,拉开档次,减少每次加仓的筹码,结合机动筹码的进出,保持非股票仓位的比例。
接下来我又想到按照因变而变的思路,上述的第二种办法是否也可行?但仔细想,所谓牛市来了也得按指数而定,指数升加仓,固然可以理解为有了盈利再扩大仓位,乘胜追击,但熊市减仓,也得按指数跌到一定程度来操作,似乎有些混乱,不再细想,还是准备按照第一种方法行动。
确实,在投资领域并无非常确定的投资定式,即便是一些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理念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给人带了疑惑,
还是会要求个人执行的灵活性,同时,任何一种有效的体系都会在某个阶段出现不利的局面,带来反而不如不用该体系的疑惑和考验。
今年以来,因自己的脑子里不断有些矛盾,上博客比较少。看看以前的文字,虽然有较早分析通策医疗、新华医疗、开元投资等公司带来的收获,但很多关于投资思路的文字感觉到有些肤浅,投资路上,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希望还是不断记录,不断提高,这种乐趣倒也不亚于看到银子哗啦啦流进来。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