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巴菲特之道》读后随感

2015-04-13 11:58阅读:
作为一个书迷,家里的书籍摆满了六张书橱,每年还从图书馆借阅几十本,有了kindle后,电子藏书也飞速增长,但是能够全部看完的究竟占多少比例呢?一口气读完的就更少了。
1997年,我第一次购买关于股神巴菲特的书《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但是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几次拿到手边,决心读完,都没有成功,拗口,难以下咽的感觉,或者说心不够静。
与老巴擦肩而过,一晃就是十年。再度拿起关于老巴的书籍,是在图书馆里借的一大堆国人的摘抄整理本,倒也把老巴的生平和光辉事迹基本搞熟了。随后,做了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买了一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出乎意料,读出了一些滋味,可惜当时工作繁忙,断断续续地看,没能全部读完;《滚雪球》出版,固然是全景式描写,但是有些冗长,放在枕边,翻阅了大半。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杨天南先生翻译的《巴菲特之道》第三版,在股价飞涨的大牛市出炉,我竟然也能静下心来,在两周内全部读完,部分章节读了两遍,借助kindle,批注40处,顺带还翻阅了相关的一些书籍。
估计是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感觉杨先生优美的散文笔法没有充分发挥,但是全书读起来还是很顺畅的。本书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归纳了巴菲特购买企业的十二条准则,浅显易懂,还结合九个投资案例逐一剖析,从而使读者能够轻松而深刻地了解巴菲特的选股买股的秘诀,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其中对公司估值的计算方法,阐述得简单易学,过去看过一些介绍估值公式的书籍,眼花缭乱,直接把人搞晕,堪称催眠神器,这次终于豁然开朗。我始终觉得以巴菲特直达问题核心的分析能力,在大方向搞定后,不会陷在一堆含有多个未知参数的公式里。
第二个值得仔细琢磨的章节,是对投资组合中集中和分散的剖析,这是一个引起大范围争论的话题,旷日持久。书中结合一些大数据实验结果,对集中与分散形成的收益高低和波动,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使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组合集中度。
本书出版之时,正迎来了A股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在阅读之前,我希望从老巴的投资经历中了解一下股神关于卖出的心得。在多年的股市沉浮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耐心持有的重要性,事实上无论是那个派别,巴菲特,彼得林奇,还是利物摩尔,对耐心持股都是再三强调的。但是,卖出也是回避不了的,这方面感觉自己还是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则,存在随意性。在这波牛市中,我原先准备长期持有的部分标的公司,股价跟随大势暴涨,是持有不动,还是减仓、清仓,十分棘手。那么在巴菲特的投资世界里,买入和持有的准则是否一致?在出现部分违背12准则或者所投资的公司股价过分高估之时,股神是否会卖出,或者减持?
书中,关于巴菲特卖出股票的剖析文字相对较少,其原因,估计还是因为巴菲特是长期投资者,所以大家重点分析的都是他的买入和持有。书中写道:因为巴菲特从不着急卖出股票,即便在买入后,这些股票表现良好,但股价短期的上升并不令他感兴趣。巴菲特说:“ 满足于无限期持有这些企业,主要它们能产出令人满意的资产回报,管理层能够诚信,以及股价没有过高。”本书中所举九个案例中涉及的公司,作者也介绍说,除了大都会以外,目前都仍然留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组合中,继续着它们的繁荣发展。
那么,一旦持有的公司无法满足巴菲特的期望,巴菲特是怎么处理的,除了众所周知的中石油案例,巴菲特还减持直至清仓过迪斯尼公司(大都会的收购方,巴菲特选择转股并额外购买),减持宝洁公司(吉利的收购方,巴菲特选择转股并额外购买),在房地美鼎盛时期清仓所持房地美股票等等,这些卖出案例的详细剖析是我十分期待的,期待下一步能够发掘到相关的文字。
一鼓作气读完本书,意犹未尽,很多标注的要点需要思考,需要继续反复和拓展阅读。本文只是读书过程中的随感,准备进一步分几个专题把相关的思考和心得记录下来,希望能够使自己的投资水平不断提高。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