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红刊财经】投资哲学 | 董宝珍:从林园的“不攀比”看投资需要的正心诚意

2017-10-17 09:43阅读:
9月23日,《证券市场红周刊》刊发林园先生的专访。专访中林园先生说:“攀比心是投资者的敌人,不受市场涨跌的影响,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投资会变得简单。我不再争强好胜,不再和别人攀比了!”林园先生说得非常好,这段话很有价值,笔者也是感同身受。在投资求索20多年后,笔者所认定的真正的投资之道,就是儒家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攀比心是投资最大的敌人
在投资中真正的困难主要是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是提笔者老生常谈的茅台大博弈。2014年、2015年中国股市除白酒外几乎全面走牛,创业板翻倍又翻倍,甚至敲错代码在创业板都能赚到钱。而笔者一直持有茅台,在2013年亏损50%后,2014年、2015年仍是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利益方因为笔者面对茅台的明显下跌而不止损的行为公开表态反对。“你必须止损,否则不能再陪你玩了!”而给笔者施加压力的利益相关方,就是林园先生所说的“攀比心”在作怪。大家忍受不了别人闭着眼睛挣大钱,自己不挣钱的内心焦虑和压力,所以向笔者施加压力。
投资人都有这样的真实体验,只看到自己的股票涨了会非常开心,但同时看到其他股票都涨了10%,而自己的只涨了5%就会痛苦。反之,自己的股票跌了5%,很不舒服,但当知道其他股票都跌停了,就会转忧为喜。投资人在资本市场相对于别人的落后导致的不良情绪给投资人的压力最大,此时做错事的概率最大。这就是林园先生把“不攀比”作为努力方向的深层原因!
那么,为何攀比心如此难以克服并有害于投资呢?因为这是人性。
在几十万年前,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群体觅食的方式不能保证食物每人一份,食物分配是强者优先。只有成为群体中的强者,才能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优先得到食物,从而能活下去。群体地位高就可以生,地位低就会死。所以群体动物都有一种争强好胜成为强者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好了说叫进取心,往坏了说就叫攀比心,包括嫉妒心也是来源于群体动物内部的资源分配方式是强者优先。幸灾乐祸的心理也是由于资源分配机制是强者优先,当发现别人是弱者的时候,强者就很高兴,希望大部分人成为弱者,这样自己就能得到食物。
攀比心、嫉妒心、幸灾乐祸这些人性缺陷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而在资本市场,这已经成为成功投资最大的障碍!投资收益落后时,攀比心就会本能地发作,发作就使人心乱如麻和焦虑、痛苦不堪,人
们就会驱动消除这种痛苦。比如2015年买了茅台和银行的投资人,在创业板暴涨面前,不如人的心理压力就会出现,攀比心就会出现,越比自己越焦虑越痛苦,为了消除这种焦虑和痛苦,于是卖掉茅台和银行追创业板,而创业板恰恰在追进去后就崩溃了。
所以,林园先生说得非常好,就是投资人不能有攀比心,也不能争强好胜,不和别人攀比,心甘情愿忍受阶段落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成功的投资人!但这确实很难做到,正如前文所说,需要战胜人性。
正心诚意方能格物致知
攀比心在当代资本市场上有害于投资的,但在早期是有利于人类生存进化的,我们的祖先看到别人先分享食物心里不平静,然后努力地提升自己,最后得到了优先吃东西的机会,所以攀比心等一系列人性,人人都有。巴菲特有、孔子有、爱因斯坦也有、你我都有,否定人性缺陷,必定是错的。
那正确的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真正正确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儒家的八个字,“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这也是笔者投资求索20多年后所认定的真正投资之道。这八个字包含两层意思,正心诚意是指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的内心没有私心杂念和非正常的情绪,可以理解为达到理性状态;格物致知是指认识所接触到的外部事情,属于认识外部世界的范畴。正心诚意和格物致知不是平行的,正心诚意是格物致知的基础,没有正心诚意就无法做到格物致知。认识事物前,必须把心放正没有私心杂念,如此才能格物致知。
说到这儿笔者想起了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说。
有效市场理论和理性人假说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理性人假说认为人是绝对理性,没有情绪。笔者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人哪能那么理性?人是动物,就会有情绪,人不是纯理性的,有攀比心,会恐惧更会贪婪。
儒家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同“理性人假说”截然不同。“理性人假说”认为人生来就是理性的,没有人性缺陷和不正常的心理。而“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暗含着一种观念,人天然非理性,所以需要时刻努力排除非正常情绪达到理性,理性是努力的结果,不是天生就有的。在中国儒家的观念中,如果不努力克服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是无法达到理性的,从而无法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更无法采取正确措施!这就是儒家和西方思想的重大差别。真理其实在儒家手里,理性是努力的结果不是天生就有的!就如同骑着一头大象过河,人的理性是骑手,大象是情绪和欲望,骑在大象上面的人要驯服非理性的大象,控制住大象情绪,只有大象被驯服了,才能平平安安地过河,如果驯服不了大象,你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儒家更具体地讲如何“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儒家说“心有愤怒,不得其正”、“心有恐惧,不得其正!”、“心有忧患,不得其正!”、“心有喜好,不得其正!”。
“心有愤怒,不得其正”,在法律界有个词语叫激情犯罪,就是人被情绪完全控制,理性完全丧失,伤害别人也把自己毁了。“心有恐惧,不得其正”、“心有忧患,不得其正!”股票跌了以后恐慌、忧虑不已,心乱如麻低位割肉,在该买入的时候卖出,恐惧情绪控制了自己,理性完全丧失,做了损害自己的不理性事情!“心有喜好,不得其正。”股市一路走牛,心情为之大喜,该卖的时候你买入。在儒家看来,只要有任何过度情绪就不得其正,就失去理智陷入非理性,做出非理性的事情,就无法“格物致知”了。
保持平和心是投资成败的关键
巴菲特说过的一句话:“股票投资是唯一的一个业余人士可以击败专业选手的领域!”为什么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业余人士击败专业投资人?因为对于投资成败,百分之七八十决定于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专业知识最多只占百分之二三十。很多高学历的投资人不能规律性地在资本市场成功,也证明了专业知识并不投资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很多专业人士欲望太多,导致心乱走向了失败。某些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他善于保持平和的心,不慌乱,不贪婪,能保持平静理性客观,即便专业知识不多也可以成功!
人有复杂的情绪和多种欲望,一不留神就会进入不得其正的状态,做很愚蠢的事情。古今中外在政治、经济、投资领域出现了大量内心不得其正的非理性决策导致失败。刘备本来是一个很杰出的人,因为关羽被杀变得无比愤怒攻打东吴,结果兵败身死。因此,把自己调整到没有极端情绪、没有过分欲望的正心诚意理性状态,是做好投资、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中国哲学对保持正心诚意有大量论述。中国没有孕育出现代科学,这是因为中国哲学是一种心性哲学,全部的精力贯注在如何使人的内心处于宁静、平和、中正的状态。《中庸》里有一句话,“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这句话和价值规律比较,会发现作为价格波动轴心的价值其实就是中,价格永远要向处于中间状态的价值回归。坚守价值就是不被极端的涨跌所迷惑,坚信作为“中”的价值对偏离于“中”的极端状态的约束和控制。由此如何坚守价值就可以看《中庸》的论述,可以看儒家关于“中”的论述。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创造了一种使自己内心保持平静中正的学说叫做《心学》。《传习录》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王阳明关于如何保持不急不躁、中正平和的方法。据明史记载,文人出身的王阳明常带兵打仗,每一次打仗越是危急时刻,王阳明心态越平和,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不慌不乱,所以王阳明虽然是科举文人出身,却是明朝最战功卓著的著名军事家。笔者觉得《传习录》对投资人的帮助非常大,至少笔者通过读《传习录》进步不少。中国典籍中留下了大量如何使人内心平静、中正的理论和方法,这是我们中国投资人的福气。希望走得远、做得好的投资人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中国哲学!
总而言之,保持正常平和的心是最重要的投资成败因素,保持正常平和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投资能力。中国传统哲学对投资人保持正常平和的心至关重要,有心的投资人可以多读中国传统典籍,尤其是老投资人更应该多读中国哲学!
更多董宝珍先生的相关文章,请点击进入:http://www.ltjztz.com/html/class/ltsd/index.html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凌通价值网(www.ltjztz.com),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凌通价值网,报纸等非网络传媒体必须经过凌通价值网同意后方能转载。
董宝珍电台:茅台酒价格双轨制论调会误导经销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