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精神经济学问答

2018-01-30 09:07阅读:
问题:董老师,您好!我一直在关注并学习您的精神经济学。可能是理解还不够深刻,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清楚,希望得到您的指点。据我了解,巴菲特所投资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比如,巴菲特喜欢投资传媒行业。包括可口可乐在内,都不能满足您所说的精神商品的条件。只有喜诗糖果满足精神商品的条件。而在海外市场,生产精神商品的企业很多。极端的说,从事色情业、殡葬业的企业就是一例。我想请教您,如果价值投资追求绝对确定性和无风险,为什么巴菲特在他漫长的投资生涯中,投资可以长期提价的精神商品的企业却很少?谢谢您!
董宝珍:非常感谢你关注精神经济学!通过你的提问,我知道你是了解并认同精神经济学思想的,我很高兴!你说喜诗糖果是唯一符合精神经济学原则的,但是你要注意到,喜诗糖果对巴菲特太重要了!巴菲特说,喜诗糖果使他完成了从大猩猩到人的转化!只不过投资喜诗糖果的体量比较少,于是你就产生了这个疑问,为什么巴菲特没有注意到这个战略投资空间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人与人交往的礼尚往来是精神商品的一个分支。精神商品包括:娱乐、旅游、礼品经济、殡葬、时尚、美容美发、艺术品、文物股东等等,你说的那些领域都是。但是,它还有一个重要领域是人际关系的礼品和时尚品,还有奢饰品。法国有好几个奢侈品公司,你可以看一下,如果巴菲特早年投资了法国的奢饰品公司,回报率都是非常高的,其实是高于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美国的经济模式是工业化、流水化、标准化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加上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就不会在此基础上形成厚重的文化传统,影响深刻的风俗习惯,而精神商品恰恰是这些东西的载体。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美国没有像法国那样有很多奢侈品。美国没有名酒,美国人就是制造工业商品,像流水线生产、汽车工业、科技工业,所以美国的经济体精神商品很少。
第二,中国人喜欢礼尚往来,但美国人比较简单。我问过美国朋友,同事结婚、家里有事交份子钱大概有多少,他说很少,占工资性收入5%左右。美国社会没有演化出复杂的礼品经济,这也就没办法产生出强大的精神产业。另外,美国其实有一个非常发达的产业就是娱乐业,娱乐业是正儿八经的精神产业,可是巴菲特没有关注娱乐业。比如说,迪士尼公司就是太典型的案例,连续40多年提价。迪士尼
乐园的成功就是精神产业的成功!但巴菲特没有投资。
总结言之,第一,客观上,美国经济特点以工业、科技、流水化为主,大量生产物质性产业,它的精神产业少。第二,美国的精神产业中,最强大的是娱乐业。该产业巴菲特没有关注。其实有两个产业巴菲特没有关注。一个是美国电影业,好莱坞娱乐业。迪士尼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接着就是沃尔玛,他也没有关注。因此,巴菲特也不是必须抓住所有成长股。(众所周知的便是好莱坞,美国的电影业异常发达,迪士尼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但巴菲特没有关注。被巴菲特忽视的还有沃尔玛,说句题外话,巴菲特也不是必须抓住所有成长股)第三,在巴菲特时代没有一个理论提出精神产业的投资价值。我在凌通价值网发表了精神经济学系列论文后,就有投资者马上提出一个概念,叫“精神性护城河”。我非常高兴,说明他非常理解“精神性护城河”是最强大的,“精神性护城河”将导致提价权!所以,在巴菲特时代相关理论不发达,在巴菲特青壮年时期,没有人提出这个理论。巴菲特自己解释喜诗糖果为什么能提价的时候,他其实也涉及了情感,但他没有深刻地提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所以,理论不发达也是一个原因。
感谢你关注精神经济学,希望你能更深的思考!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