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备胎“潮是经济陷阱

2019-06-13 06:13阅读:
美国行政当局对华为发起全面封杀,声称该公司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但又迟迟未能提出证据。这种绞杀的目的,乃是司马昭之心,这里不说也罢。中国科技先锋、全球5G产业领先者,一夜之间陷入了供应链断裂的危局。


杀令传出的当晚,华为海思总裁发出了致全体员工的信,指出多年内暗中开发但又被锁进保险柜不用的备胎芯片,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了,担负起未来华为芯片供应的大任。在公司遭受严重打击,全体国人为之担心的时刻,这封信撒出了希望,激励起士气,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笔者感受到悲壮与振奋。与海思麒麟980处理器同时从暗室里走出来的备胎转正的,还有操作系统鸿蒙,连正胎安卓系统的谷歌也要重新审视其断供决定。


华为并没有走出危局。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的元件进口量比去年多出四成,估计囤积了6个月左右的元件备用,但是之后呢?华为拥有某公司的底层授权,但是如果没有下一轮技术更新后,产品便没有持续竞争力。笔者是技术的门外汉,就不在技术层面上多说了。这里主要谈一个与经济学相关的话题。


美国在供应链上绞杀华为,对于所有中国科技公司均为一场震
惊,大家都在悄悄地审视着自己的软硬件供应,掂量一旦制裁轮到自己的话公司如何承受。受到海思备胎的启发,不在少数的企业开始考虑打造自己的供应链替代。


科技研发是一项高风险的运作,失败风险很高,何况备胎并非主业,公司未必有研发优势。同时研发需要长期的沉积与纠错,绝非一蹴而就的。海思芯片过去曾经做得很差,只是最近有明显的改善,偏巧遇上了美国的制裁。


笔者认为,科技企业一拥而上,各自研发备胎,可能有成功的案例,但是整体上不会太成功。更麻烦的是,备胎战略势必占用大量的企业资源,一时未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这对企业的现金流可能是灾难性的。如果中国企业真的全去打造备胎,特朗普的打压举措就收到奇效了。


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是美国政府,未必是美国科技企业的本愿。芯片业下一个投资高峰期即将来临,美国公司不卖芯片给中国企业,它的投资计划必然遭受冲击,长远来讲可能输掉全球竞争力。中国企业要沉着应战,不要因为恐慌而胡乱投资。中国政府的清单之类的行政干预在这场游戏中起码短期是有效的,以美国为总部的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销售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而以中国为总部的跨国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金额不到200亿美元,这与中美贸易错位形成鲜明对照,也是影响美国企业利润、股市情绪乃至政府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贸易战没有赢家,不应该打,不得不打的时候,则要打得巧妙。


远来讲,中国发展自主创新的科技体系,恐怕是需要的。中美科技体系,既有交合又各自独立,估计免不了。但是这起码需要20-30年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靠砸钱可以砸出来的,也不是靠民族义愤可以催出来的,需要扎扎实实地奋斗,全产业链的互动配合和基础研究的支持。企业主导研发、依靠市场托力、政府从中协调,笔者认为三者不可缺其一,市场主体主导研发尤其重要。5G为特点的大数据时代和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为中国走出科技拿来主义的盲区提供了一个黄金机会。到时候回头看,可能真得谢谢特朗普。


本文原载于今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