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新生代 | 谁在设计我们的城市?

2014-09-12 16:05阅读:2,811
来源 金融派



一个80后女城市规划师的生活与思考
导读:马琳,巴黎回来的年轻“设计师”。她设计的不是炫彩夺目的时装,不是流光溢彩的珠宝,不是宏伟华丽的建筑,而是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的时尚都市。她是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与经济学专业的双学士,而后在法国巴黎获得硕士学位,拥有多年海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经验,曾在法国与美国AECOM等欧美外企担任城市规划师,以研发设计总监的身份参与过万通等多个有理想的地产项目。

近日,马琳正筹备开一家能够改变年轻人生活方式和品味的咖啡书屋。书屋有电影、音乐、旅行和心理等多个主题,人们可以在这里分享人生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寻觅人生知己。她想为年轻人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地方。近几年,她还想拍一部独立电影,记录身边人的精彩事迹,给更多年轻人以激励。近几十年,她要慢慢积淀自己,然后写一本记录精彩人生故事的书,书里有自己的人生,也有他人的故事。
马琳说,她小时候就喜欢在朋友家的书房里看书,读着书里人的精彩故事,想象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她很小就
明确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她想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精彩故事记录下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活得清楚、活得明白。
但这些都只是马琳的业余爱好,她的主业是城市规划师。

与生俱来的缘分
城市规划师,是以优化社区的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职业人士,大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小到一棵树要怎么种,种什么品种,都在他们规划的范畴。
其实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城市规划师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大作,他们都要经常奔波在外,做实地勘探,有时是先进的都市,有时在偏远的景区,有时是正在建造的工地。但马琳告诉小派,她自小就喜欢学习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喜欢做有设计感的工作,做能够充分发挥自我创意的事,最重要的是她从小受家庭熏陶,接触与学习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马琳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建筑师,爷爷更是最早一批来到天津做城镇复兴的党员。小时候,她总是喜欢翻看家里的设计图纸,听爷爷讲述当年天津老城镇复兴的故事。如何在保护历史古城的基础上建设时尚新城,如何糅合古韵文化与现代文明,一幕幕场景都会跟随爷爷的叙述,在马琳脑海中浮现。她发现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职业,一个城市从无到有,一片区域从荒芜到繁盛,都凝结了规划师的心血与精神,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喜欢上城市规划师这个专业。

时尚都市背后的设计师
2000年,马琳顺利考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开始系统地学习城市规划。她告诉小派,在规划师眼中,每一座城市的建设都像是一个有待雕琢的艺术品,与建筑、艺术、人文情怀和人的心理有很大关联。城市建设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生活,规划师不仅要从宏观视野出发,考虑城市整体的发展与观感,同时还要有缜密的思维,有人文情怀,从人的角度出发,迎合用户的心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规划而已,他们还要深入当地调研,要懂得如何兼顾与平衡各方利益,包括政府政策、城市定位、开发商的成本投入,以及用户居住的舒适度等。这些都是他们在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一个好的规划师还应该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与哲学家。
在北大念书时,马琳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经济与城市规划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建筑师在设计作品时最想体现的是建筑艺术的美感,但是他们很少会考虑到建设的成本;而经济学会让人从如何节约成本这个角度去考虑怎么建一栋既时尚又省钱的大厦。同样的道理,规划师在设计时也要考虑艺术美感与经济适用之间的平衡。

大三那年,马琳跟着项目导师,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规划项目:关于云南大理文物与遗产的保护。她们要做的是在如何保护文物的基础之上,推进城市的发展。她在山清水秀的大理住了几个月,深入当地做前期调研,进入了许多没开发的景区进行勘探,还要了解当地百姓的需求,了解城市商业的发展以及配套的文化教育的发展。
马琳说,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平衡,包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开发商投入与当地用户需求之间的平衡,政策与利益之间的平衡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总会出现各方面利益的冲突与矛盾,这就考验规划师的谈判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能把关键性问题梳理出来,找出创新的解决办法,如何说服各方接受规划方案,这些都是挑战。马琳说,她就喜欢这样充满挑战的工作。

做有人文关怀的规划师
大学毕业后,马琳去了浪漫之都巴黎,继续攻读城市规划硕士学位,巴黎对于许多学设计和艺术的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她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独特韵味:无论是建筑还是街道都透露着极其浓郁的人文气息。巴黎在做城市建设时,规划出许多开放的公共空间供人们放松与交流,清澈的塞纳河畔,露天咖啡馆里人们随意地交谈;公园的草坪上,人们恣意地平躺,享受午后的阳光;广场与街道上,许多音乐家即兴演出,画家随意地创作,巴黎还有很多免费的图书馆和电影院,让人在百忙之中也不忘沉淀自我,放松心情。
马琳说,在这座城市里,到处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关怀,而这才是城市规划师最本源的精神。
硕士毕业后,马琳进入了AECOM做城市规划师,曾参与过法国图卢兹Malepère城市社区规划设计、东南亚Chu Lai第一自由贸易区区域概念规划设计、中亚Jeddah中心商业区概念设计等多个项目。之后,马琳选择回到国内。她说,中外在城市规划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许多西方国家的城市规划已进入了反思期,规划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合理、更人文、更科学地规划城市布局,让人的生活更加舒适。而中国还在处于大量建造的阶段,在城市飞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钢筋水泥垒起的世界似乎隔绝了人们之间的寒暄与交流,城市越大也越缺乏情怀与关怀。马琳说,她想做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规划师,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能够舒适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