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围棋第一人的“贪胜”悔悟

2012-10-22 11:10阅读:1,592
围棋第一人的“贪胜”悔悟X
如同看完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两本自述体管理类图书《一路向前》、《将心注入》后,对咖啡有种莫名的亲切感,也加强了对咖啡的主动了解欲望;又如对心理学的兴趣,主要因为《真实的幸福》的带动,此后接触了《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试验》、《积极情绪的力量》、《哈佛幸福课》等。从权威而又前沿且有趣的相关著作入手,是了解一个领域(行业)最好的方法之一。
这或许是阅读乐趣最直观的体现吧。
看书犹如看电影,不经意间带你进入未曾想过的精彩世界中。这次带来以上同类体验的是李昌镐的《不得贪胜》一书,它让我进入了精彩的围棋世界。李是当今围棋奇才,有“石佛”之称,因为此前翻看围棋宗师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留有较深印象,借着翻看《不得贪胜》的兴致,我又添购了《聂卫平:围棋人生》、《陈祖德:超越自我》、《我是常昊》,可谓大饱眼福,大吃精神食粮。

“不贪胜”棋学
翻阅这几本围棋名人传后,对围棋发展近
100年的历史便能知一二了。至少知道了韩国围棋崛起并辉煌至今始于曹薰铉,,曹薰铉在第一届应氏杯决赛中战胜中国棋圣聂卫平是韩国围棋称雄的标志性事件,曹薰铉因韩国兵役要求不得不中断在世界围棋中心——日本的求学计划,潜心在国内发展,李昌镐是曹薰铉的一号弟子。也能了解到吴清源大师的围棋修为及“中和”精神, 吴清源1914年出生福建福州,少年时代在北京学习围棋,1928年奔赴日本学棋,后加入日本国籍,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可读性最强的《聂卫平:围棋人生》则不仅有精彩的围棋战故事,还有政治名流、演艺明星的故事,该书行文大胆,观点犀利,大开大合,引人入胜。
当然,如果从这么多围棋名角的自述书中读到的大都是各自大胜场景的回顾,你也不要吃惊。大多人都能清晰地记住自己的胜利光辉,却很难回想自己失败时的黯然。就围棋世界而言,记住的是胜过名手、大师们的比赛情景,且能描绘得惟妙惟肖,自己被逼认负的故事则略微提及。
从这些自述书中,我们能得出这一结论:吴清源、聂卫平、曹薰铉,还是李昌镐、常昊,这些围棋大师都会认为,围棋是一个缩小了的人生,在行棋过程中所蕴含的哲理,亦是人生的哲理。
书名“不得贪胜”取自围棋古书《围棋十诀》的第一诀,指越是对胜利存有贪念,越得不到胜利。“不得贪胜”要求棋手抛开了围棋盘上狭窄的虚像,李昌镐通过自己的实战回顾,在《不得贪胜》中展现了“太执着于目标则会一无所获”的现实。李昌镐提醒说:“对目标过于执著,就会让我们心浮气躁、视野狭窄、思维僵化。”当然,“不得贪胜”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求胜”之心,而是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避开各种诱惑,认清自己,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试着以“不得贪胜”的心态应对人生中的多种压力与挑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和收获。

还是输了好!
常昊在《我是常昊》一书中坦诚,世上也许只有吴清源先生在他年迈的时候,才能悟到那种无欲无求的境界,而就算他年轻的时候,不也一样被迫于胜负世界中求生存?金庸曾写道:古今中外,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这里就有一段经典的“还是输了好”的故事。
提及吴清源的围棋战,193310月开始的与秀哉名人的对弈最为知名。它在吴清源的整个围棋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也最常被人提及。因事关本因坊乃至日本棋坛的名誉,在新旧门派之争外,又添上中日恩怨。在关键性的第160着,出于弟子前田陈尔的“救驾”,秀哉名人可谓胜之不武。
许多年后,曾有人问吴清源:“当时你已胜算在握,为什么终于负去?”因为秀哉虽然出了巧妙的第160手,但吴还是可以胜的。吴笑笑说:“还是输的好。”金庸在《历史性的一局棋》中点评说,这句话说得很聪明,事实上,要是他胜了那局棋,只怕以后在日本就无法立足了。
吴清源本人的回忆则这样写道:“现在我常想,在当时那种险恶的气氛中,若是我胜了这盘棋,弄不好会吃大苦头呢。”

(腾讯财经高端阅读专栏180期)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