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不要等跌深了才忽然想起波段操作......

2021-03-29 18:30阅读:
不要等跌深了才忽然想起波段操作...... 缩量调整还在继续,外在直观因素可能来自美股动荡或大跌带给A股市场的冲击,内在则是因为一段时间累积涨幅较大,市场放量持续时间较长,客观上需要一次像样的调整消化盘中的内在压力。


表现在盘面,就是单日资金流量的变化。沪深两市从单日持续万亿以上缩减至近期7000亿左右。由此改变的是大盘指数大幅下挫,股价大面积下跌,投资者感叹一不留意重新回到了从前,有不少投资者在结构性牛市的缩量调整过程中,已经出现较大亏损......


有投资者留言说:“太可惜了!之前一直赚钱,一段时间账面盈利还比较可观,现在全吐回去了。要是坚持波段操作就好了.....”


这种心情相信会引起市场的广泛共鸣。行情缩量调整之前,很多投资者是赚钱的,只是行情好的时候,希望有更好
的收益。行情下跌,开始只是抹去一些盈利,但不甘心,相信还会涨回来。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盈利跌回去了,有的已经套牢,有的深度套牢。盈亏只在一念之间,后悔没有坚持波段操作的习惯。


以前叶弘经常讲波段操作,为此写过一本书《波段为王》(绝对没有卖书的意思,这本书早都过气了),总结了一套简单易懂的波段操作法则,比如坚持买跌。比如止损、止盈。比如波段操作中“知足常乐”的心态,比如波段选股偏重股性、超跌低价、小盘成长、短期换手率高等。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可能太简单,反而容易被人忘记,被人忽视。老子讲“大道至简”,感觉深奥,其实字面解读就是越大的道理越简单。炒股票也一样,看似复杂,多变莫测,其实用最简单的套路应对,可能是最有效的。比如说波段操作。


回头看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牛熊转换,行情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期间最有效的操作策略,我认为就是波段操作。波段操作最适合的对象,也是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偏好价值投资,讲长期坚守。机构投资者钱多,又是专家理财,只有讲价值投资,才符合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身价,才显得有高度。一家几百亿、上千亿规模的投资基金。成天讲波段操作,明显感觉格局不够,跟一般个人投资者没什么差别。现行公募、私募基金的运作规则和机制,他们也适合讲价值投资,讲长期坚守,这样千千万万中小基民才会长期追随。试想:基金机构投资者成天讲波段操作,讲见好就收,一方面机构资金量大,多数情况下大进大出做波段不方便,也不现实。另一方面即使做波段了,有了很好的阶段性收益,他们也应该以价值投资为号召,给追随者以更大的盈利预期。否则中小投资者达到了波段盈利目标,纷纷赎回兑现盈利,这么干的人多了,基金经理的波段操作越成功,其管理的资金规模可能缩减得越快,这显然不符合投资基金的生存之道。


我认为真正好的基金机构,应该擅长波段操作,但又坚定不移地扛着价值投资的大旗迎风招展。说的和做的可能并不一致,但只要盈利效果好就行。最近缩量调整,大批机构抱团的牛股出现了30%、40%,甚至更高的跌幅,重要原因就是盘中机构资金采取了波段操作,完成波段获利,而不是高位死守,很多很好的股票,死守的结果就是守死。


A股市场懂得波段操作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应视为对追随者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平时大多信奉巴菲特,实际选股和操作更像索罗斯,其实二者并不矛盾。


比如贵州茅台近期一度下跌700多元。如果机构投资者高位出来,相对低点又买回来,这是波段操作,但并不影响其价值投资。股票市场,赢者为大。“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记得我在《波段为王》这本书的封面上,写了这么一段话:“任何一轮大牛市,都是由无数中短线的波段所构成,如果你抓住了波段,你就抓住了宝贵的市场盈利机会”。


比较而言,个人投资者更适合,也更应该学习、学会波段操作。个人投资者资金量小,进出方便、灵活,更容易实现波段操作的盈利目标。但现实却是众多个人投资者明明浪费了宝贵的波段盈利机会,被套住了,亏损了,却还要坚信坚守,认为这是价值投资。把自己磨练成机构投资者的样子,投资习惯上,也觉得自己在学习或模仿机构投资者。股市人生,最可悲的莫过于迷失自己。


波段操作其实并不复杂,它就是一种操作习惯。掌握一些简单的套路,遵守波段操作纪律,坚持下去,不断摸索、积累,总结经验教训,时间长了,坚持久了,习惯成自然。想想看,仔细琢磨是不是这样?千万不要等下跌了,跌久了,才忽然想起应该波段操作!这时候,可能悔之已晚。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合作,请公众号留言或联系叶弘邮箱:yehong968@sina.com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