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2021-08-30 09:20阅读:
书信
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写信者:瞿秋白


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的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
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秋白
选自 《装在信封里的民国》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
———— 瞿秋白


01
无可选择的选择,改变了一生


瞿秋白生于常州世代读书的大家庭,那时的常州号称人文渊薮。
他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温文尔雅的面容里带着一丝沉稳的忧郁。
在友人印象中,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在文学方面,他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坛翘楚,也是齐肩可比的……


青年瞿秋白
1917年,瞿秋
白揣着文学的理想,孑然一身前往北京,想报考北大,研究中国文学。
可大学的学膳费用高得惊人,一个“历史的误会”,让他茫茫然选择了“既不要学费又有‘出身’的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去进修”。
正是这个无可选择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02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瞿秋白的爱情充斥着悲凉的底色。新婚不久,爱人剑虹病重,似乎空气中都可以见到悲伤在流动,秋白陪伴着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她。
泪咽已无声,剑虹最终还是离开了……
后来,杨之华成为了他新生活的组织者,为他制衣服,理书籍。
他们相识于上海大学,担任社会学系主任的秋白,课讲得好,不乏很多教师前来听讲。
据之华回忆——“在庆云路上海大学旧校址上课时,人都挤满了。房子陈旧,人多了,楼房震动,似乎要坍塌倒下来,但是人们还是静静地听,一直到下课为止。”
秋白与之华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遇到一位知心人,心绪恶劣的秋白似乎也来到了生命的分水岭。
他们决定结为连理,认真对待这份充盈的爱。
可是,之华与前夫沈剑龙还有一位年龄尚小的女儿。关于人生大事的新抉择,他们三人推心置腹彻谈了一夜。剑龙对秋白的人品和才华都十分佩服,他们一见如故。
最终,剑龙退出了这场爱情的纠葛,并赴婚礼现场祝福“秋之白华”。


03
居而相离则思,期而不至则忧


婚后,他们因工作聚少离多,可秋白从不忘给之华写信,问候她,问候可爱的女儿独伊。
1928年,组织上批准他们带着女儿去苏联工作。隔年7月,秋白被派去德国法兰克福开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秋白连梦里也不想离开之华。
秋白与之华
在苏联工作期间,秋白给自己取了俄文名——“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意为“战胜恐惧”。秋白视自己为一匹羸弱的马,拖着几千年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
1931年,国民党当局发出密令重金悬赏通缉瞿秋白和周恩来等七人,其中瞿和周两人各两万元,其他五人各一万元。


04
现在,我永久去休息了


1935年,秋白不幸落入国民党之手,蒋介石劝降不成,发一道密令处决瞿秋白。
6月18日清晨,瞿秋白换上了洗净的对襟黑褂和白裤,那是爱人杨之华为他缝制的。临刑前,他释然喟叹:“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


图片
临刑前瞿秋白的遗照


“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
秋白牺牲后,之华没有再嫁。她曾与秋白并肩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与尖锐复杂的党内斗争。用她的话说,那个最好的人从自己的生命中半途而退,这盘棋就此不下,也罢了。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之华没有了依傍,可她仍不懈寻找丈夫的骸骨长达20年,最终由福建长汀运回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周总理亲自主祭,并为此题写碑铭。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转载——书信: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人品鉴定师:华夏人杰,与天地共存!//@但斌:下次再到八宝山,一定献上一束鲜花!华夏人杰,泣鬼神!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