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二十年,下一个制度红利
2011-12-27 18:19阅读:4,496
X
股市成立之初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讨论的是开还是不开;是姓资还是姓社。
九十年代中期还处于边缘的中国股市券商大户自拉自唱的行情,全凭资金炒。家电的普及造就了当时的绩优股。这阶段场内资金的pk,还没把上市公司拉下水。
九十年代末期国企改革三年脱困,银行不敢放款的劣质国企美化一下账目到股市上就很容易得来大把现金,还不需要还。应该是此后假账配合操纵成为主流模式。彼时万科伊利格力等业绩不错的,遭到市场的忽略。当时实体经济也确实容量有限,这些想做事的企业没那么大的空间。
21世纪的前五年等待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同股同权时代,当时最怕的是国有股套现,但是目前看来中石油,银行啦大的国企还没见到国有股东的减持,增持倒是比比皆是。反倒中小板创业板的老板们创造了变现纸上富贵的机会!5年等待的股权分置政府却给别人做嫁衣,不合逻辑!目前看来股权分置改革是给创业板做铺垫,带火了创业板。仅仅三年前主流的论调是中国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创业者找不到钱,风投投了公司不能依靠上市来退出。现在是什么情况?PE的规模已经超过公募基金的规模,成效卓著。
应该是没有同股同权就没有创业板的高估值,没有创业板的高估值就没有遍地开花的PE。中国创投市场就无法形成。
每个阶段中国股市都有特定的命题。是想国企改革国资委就在千方百计的造价,怎么可能来打击财务造假。分置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改革和创业板时期的命题是形成创投市场。国企,现在叫央企权属机制基本捋顺都是账目楷模。大把的现金流在手很有底气。昨天说了社保基金大规模入市,因其号称4万亿的规模,靠原来的手法找不到对手盘,原来倾轧的套路行不通。这个规模的对手盘不能是场内资金,只能是上市公司!依靠公司真正的价值增值才可以。所以真刀真枪的监管是为了给4万亿社保找到对手盘。
央企基本是啃老一族,只能啃国内的老百姓,社保要想通过他们保值不需要到二级市场来折腾,直接行政划拨即可,可见社保的目标是其他公司,所以其他公司质地质量可信度就要合规。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