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李宁,让改变发生

2012-06-13 19:19阅读:18,022
李宁最近跌得一塌糊涂。

很多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企业,走在错误的路上。我亦不例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这笔重要投资。我确实认为在介入时机上,我显得稍微急了点。理由是涉及基本面的调整,需要时间。而我也确实过低的估计了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以为李宁自己调整一下就会背上背包,重新启程,现在看来,李宁的野心显然更大,他正在推动整个行业进行颠覆性的洗牌。所以,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很多体育品牌日子不会很好过,有个别企业倒闭也别觉得惊讶。

那么,李宁在做什么?

自从TPG进来之后,我看到了一些变化。虽然在TPG进来之前,李宁已经在努力变革,思路也是对的,认识也是对的,但做法显然没触及本质。在TPG进来之前,李宁的求变意识很正确,零售终端结构调整加大工厂店的占比,更亲近年轻消费群体,这些都是对的。但还远远不够。那些基本处于应对困难的最低级阶段,虽然是主动求变,但依然是被动应对。那么,现在TPG的思路,我想已经走在更广阔的路上。

第一步:主业结构调整
昨天的李宁公告,显然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李宁在收缩非李宁品牌的投入,不想继续在LOTTO等非核心品牌上继续消耗公司有限的资源。跟LOTTO的协议由20年改为10年,授权费减少投入5-7个亿。运作一个品牌需要的投入可能是授权费的好几倍。那样算下来,砍掉了非李宁品牌的投入可能是十几二十亿。这是主动收缩。
收缩的目的是为了聚焦。于是有了李宁跟CBA的签约。这块具体金额不详。但数目不会很小。李宁敢于在行业低潮期加大资源投入李宁品牌,签约CBA,本身是一种底气足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资源聚焦于李宁品牌。

第二步:营销资源优化
李宁一直占据了中国最核心的体育资源,坐拥五大金牌奥运国家队。乒乓球,体操,射击,跳水,羽毛球,08奥运的时候,李宁还没签约羽毛球,但李宁赞助的队伍获得的金牌总数就达到了整个中国的53%以上。现在加入了羽毛球,可能要占到60%,这些都是很辉煌的赞助结果,也能给李宁品牌的消费者自豪感。但是这种营销显然出了一些问题。
因为奥运会四年一届,对于一个年轻品牌来说,四年的时间太漫长了,市场随时在变,你必须不断的跟你的消费者进行品牌互动。而
奥运金牌团队,在平时根本无法彰显其价值。单纯的广告无法达到体育场上的直接表现更深刻的影响。
所以问题很显然,李宁需要引入一项除奥运会以外,平时也不断有赛事,不断能展现品牌价值的赞助资源。而且这个赛事在年轻人这里有不错的影响力,广受欢迎,这个队伍还必须能不断进步,给人自豪。所以国足是不行的,CBA自然进入了眼帘。
引入CBA之后,李宁的金牌国家队可以减少一两个,不需要那么多。但这些签约期还没到截止日,所以暂时还不好动,我估计将来会在这块做减法,腾出更多的资源。
这样在时间线上,李宁的营销资源得到了更均衡的分布。但效果更好,跟消费者的互动更紧密。

第三步,提高行业门槛
李宁做的第一步第二步,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第三步。提高行业门槛。
现在李宁做的这么累,是因为是猫是狗都来做运动品牌了。假设开一个店卖出50万就能获利,那竞争对手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开更多的店,不断扩大规模,规模给竞争对手带来新的竞争力。而李宁的市场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蚕食。
那如果李宁把行业格局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假设现在一个店必须卖100万才可以获利,能活下来的会是哪些品牌呢?李宁要做的就是把获利平衡点从单店销售50万提高到100万,这就制造了门槛。(注:50万和100万只是假设数据)
提高单店销售,而不是盲目的开更多的店,这是李宁公司几年前就认识到的必经之路。但一直没有清晰有效的思路。TPG进来之后,终于知道怎么做实。那就是第一步跟第二步努力的方向,靠品牌驱动。提高李宁品牌营销的效率。如果消费者主动到你店里来买产品,你就无须开那么多店了。大家为什么直接来你店里买东西,而不是逛到哪家哪家买,靠的是品牌。

我想,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产品设计,科研投入,渠道变革,费用控制,提高运营效率,这些李宁公司一直在做,TPG进来之后会做得更好。尤其是提高运营效率和加强费用控制,是TPG擅长的事情。

李宁必须让改变发生。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