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美元总统”的经济学反思——《动荡的世界》

2014-03-10 10:00阅读:4,040
艾伦·格林斯潘曾任美联储主席20年,被称为“美元总统”、“经济沙皇”,曾支持克林顿政府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美国的一家媒体在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时甚至表示:“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联储主席就行。”然而,格林斯潘的“传奇”却在他卸任3年后被彻底打破,人们普遍指责是美联储长期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对衍生品的监管失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
1987年,格林斯潘首次在白宫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时曾说,“我只想检验一下我的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是否真正行得通。”而当2008年,他出席国会关于次贷危机的调查听证会时,在议员们的反复质问下承认,自己的某些经济观念有误,“我使用自由市场理论超过40多年,经验告诉我它运行的非常好。而现在我在这个理论里发现了一个缺陷”。
2013年,格林斯潘的新书《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前景》在美国出版,既是他作为一个美国经济的操作者和决策者的全面回顾与自我反思,也是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政策的深刻解读。他全面地阐释了复杂晦涩的金融理论,并为未来的金融界提供了避免重蹈覆辙、重现危机的新模型,为金融界的未来前景提出了解决之道,“是危机之后进行探索与思考的结晶”。
本书从动物精神谈起,格林斯潘认为,经济分析模型有大的漏洞。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市场是有效的,但实际上人们的本性是出于“动物精神”。凯恩斯认为动物精神是从事经济活动的驱动力,但同时,人们在面对危机时,由“动物精神”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则难以预测。本书中,格林斯潘在深入剖析了次贷危机以来机构和投资人的行为及动因后认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实际上是可以预测,并成为经济预测过程和经济政策制定的内在组成部分。
以这个理想的预测模型为基础,这位联储主席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甚至到社会生产力,不平等现象以及权益时代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美国多年来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成败,以及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为未来经济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他认为,美国在二战后开启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国民经济和家庭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出于竞选需求,社会福利支出出现了年均10%的暴涨,这鼓励了家庭消费能力,导致用于投资的储蓄资金大规模转移到消费上,致使GDP增长率明显下滑以及中等收入家庭遭到冲击。格林斯潘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就必将呈现出一种更高层的创造性破坏过程。
而经济无法在消灭非理性冲动的同时,又不显著影响增长率和生活水平。但在最后,他依然表现了对美国经济体制的信息,他以刚刚经历10年大萧条的1940年进行对比,当时经济几乎陷入崩溃,但随后不到10年,美国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和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