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需要认识经济

2018-12-03 09:41阅读:
双十一过去了,人们吐槽的除了快递还有越来越困难的优惠规则,折扣、津贴、红包、满减、返券……你都算清楚了吗?据说有网友为了制定最优惠的组合方案,甚至用到了微积分知识。为什么双十一的优惠活动越来越复杂?经济学中,这种策略叫做价格混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商家利用复杂的价格计算规则增加了消费者比价的困难,并造成了一种价格优惠的假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或增加自己的销量。
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经济学。迪恩卡尔兰(Dean Karlan)和乔纳森·默多克(Jonathan Morduch)合著的《认识经济》是一本适合普通读者的简明经济学笔记。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利用经济学解释现实中人们决策的逻辑,并介绍了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一系列工具。相比以往的经济类图书,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案例+总结+批判性思考,并加入了前沿的行为经济学内容,在说明经济学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引导读者,如何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思考、分析并解决身边以及社会的问题。
作者认为,每个经济行为中都涉及到欲望与限制;权衡与取舍;激励以及效率问题。这些问题听起来很抽象,现在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来分析一下文章开头中提到的双十一优惠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1、卖家的欲望和限制:卖家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他需要考虑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定价和商品,尤其是在电商平台的环境中,更有利于投资者对比价格,获取同类商品的信息。在经济学上,欲望和限制反映了稀缺性问题,如果商家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可以给出
更高的定价,这是商品的稀缺性溢价。但是现实是往往存在很多同类产品或者替代品,因此,卖家更倾向于让利来换取更多的销量,这就是双十一活动中商家往往有最优惠的价格的原因。
2,权衡与取舍:考虑到以上因素,卖家就必须在单位利润和销量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以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化的欲望。进行适当的降价(优惠),换取更多的销量而提升总体利润,往往是商家会选择的办法,尤其是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也会刺激销售者购买较需求更多的商品。因此,参加双十一活动显然是一个好选择,但制定什么样的优惠措施就是另外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了,这涉及到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即消费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比如你可能不会因为商家给了10元优惠券就去冲动的购买一件5000元的大衣;但是如果购买两双20块的袜子就可以减10元呢?或许很多原本只想买一双袜子的人就会多买一双。因此,价格的弹性跟商品的需要程度、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和相对于收入水平的花费等因素有关。
3、激励:即消费者对优惠的定价产生的反应。举个简单的例子,除了双十一跨店减免的购物津贴外,很多卖家还会提供店铺优惠券,或者购买多件商品可以进行折上折的优惠活动。这种额外的激励能够刺激参与优惠的商品销量,比如,那些单品利润可能较高的商品往往会看似有更多的优惠,而有些投资者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甚至可能购买了他们不需要的商品。同样,有正向的激励就有负向的激励,有些消费者会发现那些款式更新颖、功能更多、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往往优惠活动很少,这是因为此类商品并不需要额外的降价来刺激需求,商家更倾向于保留它们的单品利润。而那些退而求其次的商品,则会有很多的优惠,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现在仔细想想你在双十一是否购买了很多并不必需的商品?
4、效率:效率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们总是会会以最有效可行的的方式使用资源或者创造最大价值。所以,有需求的消费者会选择优惠多的双十一进行集中消费,并且充分的进行比较选择价格最优、质量最好的商品。同样,商家则更倾向于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双十一优惠规则的制定就像是一场博弈,商家在制定优惠规则的时候,除了考虑商品的需求弹性外,还要考虑到竞争者和替代品可能给出的优惠。在双十一这种集中的促销季中,商家和消费者往往都会陷入某种囚徒困境,打个比方,对于所有销售同一商品的卖家来说,进行价格“合谋”是最效率的策略,能够获得最高利润的均衡,但是,事实上监管者会阻止这种损害社会利益的情况发生。而竞相降价,书中作者将其称为重复博弈也会导致利润的损失。所以,在这种囚徒困境中,商家最优的方案往往是保持最低利润率的均衡。因此,如果你真的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商品,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十一的促销对消费者无疑是最有利的。不过,现实中的市场参与者往往更多,互相的牵制因素也更为复杂,所以,双十一的优惠规则将越来越复杂,除了引起消费者的价格混淆之外,这也是与竞争者博弈的结果。
经济学并不遥远,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几乎能够解释我们生活中经济行为的背后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不妨仔细的读一读这本由两位经济学教授的“读书笔记”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