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如何衡量投资业绩

2012-07-13 12:35阅读:1,176
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投资者的季报甚至月报,将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拿出来进行比较,我认为这都是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投资组合的短期收益率跟市场密切相关,过多关注投资组合的短期收益率,自然而然,就会过多关注市场,忽视企业,表象和本质倒置。
另外,三两年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还跟投资者采取的投资策略相关,就好比巴菲特合伙人时期的年投资回报都为正,但在市场很好时,也并不出众一样,因为他采取的投资哲学是熊市时领先市场、牛市时勉强跟上市场,市场高涨时,仓位转向与市场绝缘的套利,且巴菲特一贯分散,别被他的集中投资说法忽悠了,他最集中的也不过30%-40%的仓位,而且是自己能做控股股东的标的时,才肯有这样的重仓位。这样的投资策略,自然很大程度上抹平了Beta值。
同样是这段时期芒格的年投资回报,则显得上窜下跳,Beta值较高。长时间看来,平均收益率也不错,不过投资人需要在账面亏损时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后来芒格解散了他的私募基金,他受得了,别人可能受不了。
投资者想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收益率状态,还跟自己的财务状况有关。
如果是全职投资,所有短期生活资金都来源于投资回报,则芒格式的投资,且满仓,是很危险的。这就好比短贷长投,有流动性风险。对于采取杠杆、投资资金来自亲朋好友的私募,更是如此。考虑到流动性风险,要么去做趋势投机,要么做组合投资且确保整体组合的现金流入。
而一些打着价值投资旗号的基金,也因为资金性质大多是短期的(如果短期业绩不好,会没人申购,会大量赎回),从而干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陷入到卡拉曼所说的“基金短期业绩大比拼”的比赛之中。
如果投资者其他地方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那么芒格式的投资也未尝不可,账面跌得很惨,没关系,看准了,持续加仓就可以了。
所以,屁股决定脑袋的形形色色的利益诉求,自然导致不同的投资策略,自然导致不同的短期收益率波动。拿短期收益率比较,一山看一水,没有意义。
在任何一个较短时间段,投机者都能取得比投资者(包括巴菲特)更大的回报,所以当有人拿着三两年的收益率来羞辱一个正处账面值低谷的投资者时,投资者可以淡然一笑。长期来看,短期内的畸形高收益率都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投资者也不能拿投资而不是投机当作投资业绩平庸的幌子,一会儿关注账面价值的短期变化,一会儿又说改成关注内在价值的增长了(一般是账面跌得很惨的时
候),套牢了,就说长期投资。这个就好比某个公司为装饰财报,突然调整会计政策一样。
我赞同巴菲特的“账面价值长期增长率,可以代表内在价值长期增长率”的说法。我所欣赏的,而且将来会采取的衡量投资业绩的方式,也会类似于巴菲特的方式,每5年,依据账面值计算一个复合投资回报率,且跟同时期的代表性指数的复合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的较高者进行比较。
比如:2009-2013年,2010-2014年,2011-2015年,......
其他人的短期业绩再高,跟我没关系,不过如果某人能长达10年以上获得30%以上的年复合回报率,我会尽量研究他是怎么做到的。仅此而已。
目前由于是业余投资,且在不断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论时,已经陷入了银行股集中投资的“沼泽地”,所以姑且看成芒格式的吧,将来一定会转向资产配置组合式的。账面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策略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俺,心静如水,呵呵。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