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2016-09-10 10:17阅读: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原文:冯仑、杨天南对谈投资: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源 起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冯总,我想来见见你。」我听出是天南的声音,感觉很欣喜。
我知道天南在回国后的这 10 年,一直在做投资。听原来老万通的人说,他做得非常成功,偶尔我也会看到他的一两篇文章。所以一直以来,我也很想和他聊聊,听听他聪明的建议。
于是我说:「好,什么时候都可以。」放下电话后,我开始在脑子里检索关于天南的记忆。
天南姓杨,是 1993 年加入万通的,当时他 24 岁,大学专业学的是新闻。那时候北京万通刚刚创立,潘石屹也才 29 岁,所以大家都很年轻,每天在一起信心满满地折腾。天南在北京万通金融证券部,负责定向募集股票,以及公司的一些融资事务。
潘石屹后来告诉我,当时之所以安排天南去做金融证券,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天南的父亲早年毕业于一所财贸学院的金融专业,后来一直在金融系统中做金融新闻的工作。这样说起来,天南也算是生在金融世家了。只是他父亲一开始学的是金融,后来做了新闻;而天南是先学新闻,后来转到金融。这爷俩的发展路径正好相反,但最后又殊途同归。
我还记得天南当时的模样:天生敏感,对金融事务很有好奇心,非常善于捕捉其中的微小变化,同时也很善于表达,特别是文字表达。于是,我特别好奇地想,当年学生模样的天南,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天南的书房|他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
当天南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发现他除了稍微胖了一点以外,还是一个非常本真的学生样。不过,在接下来聊天的过程中,他的谈吐、以及他充满智慧的语言风格,让我确信的确已经过去 20 年了,现在的天南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家了。
我好奇地问他:「你离开万通以后,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投资家的?你的投资成就在中国太独特了,简直是巴菲特百分之百的信徒:不光是嘴上说的、文章里写的,还用 20 年的时间亲自去验证他的观点和方法,结果还真的成功了!」
天南说:「老板,你都忘了?要论起来,我走上今天的道路、与巴菲特的缘分还是你引的路呢。」
我说:「我一直都在做一些我自认为是梦想的、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是盖了些楼,但其中真的有很多失败的事情。而且到目前为止,我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企业战略规划人,一个董事会的召集人,一个公司的日常管理者而已。怎么会是我给你引路的呢?」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 天南在香港环球贸易广场接受媒体采访

灵 光
「你在 1995 年从美国给我带回来一本书,《巴菲特之道》(第一版),还是复印本。当时你对我说,这本书很好,可以看一下。所以我拿回去认真地看了,并一发而不可收地变成了巴菲特的信徒。」
经他这么一说,我想起了这本书的来历。那是我从中金公司拿来的。
那时候,中金公司刚成立。我一直对这家公司很好奇,因为它可以和美国摩根斯坦利这么了不起的公司合资。正好我有一个朋友在那儿当副总,于是我就约了去拜访,也想趁便看看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
走进朋友的办公室时,我很吃惊。那个办公室也就 10 平米大小,非常局促。我说:「这么大的公司,办公室怎么那么小呢?」
朋友笑了,对我说:「我这办公室的面积是总部计算出来的,不是我想要多大就能有多大的。」
「一个办公室而已,至于这么复杂吗?你们是怎么算的?」
朋友说:「要根据我们整个营收成本来算,需要平衡房租、人工以及其他的成本比例,然后再用房租的总额除以高管的人数,算出每个人能够安排多大的办公面积。这样就可以非常好地控制成本。
「公司刚刚组建起来,还没有盈利,但是成本是非常固定的,特别是房租的成本,一定要控制好,否则未来的收入都被成本消耗掉了,股东到什么时候才赚钱呢?」
这个观点让我觉得非常新鲜,我顿时对这个朋友也刮目相看起来。我问:「你们公司还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吗?」
他指着桌上的一本书说:「这本书叫《巴菲特之道》(这是当年的第一版),是本天书,巴菲特这个人非常了得,现在我们公司所有人都在看这本书。」
他告诉我很多巴菲特做投资的案例。我当时将信将疑,但是出于对书籍本能的痴爱,我说:「这本书给我看看吧?」没想到朋友说:「不行,你不能拿走,这是我们内部看的。」我说:「那你借我复印一本?」他说:「那你复印完了赶紧拿回来还我。」


因为这本书是英文的,我拿着复印本看得非常慢,于是我又找了一个翻译机构翻译了最主要的几个章节,把中英文的都订在一起。
我对天南说:「这本书从中金公司意外地流到我手里,又偶然到了你手里,改变了你的一生。遗憾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对我造成任何改变。可见,同样是一本经,传经人不如听经人。」
天南也笑了:「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当时感到非常震撼,这种感觉多年之后被我写在文章里,『如同黑屋中忽然射进一道灿烂的日光,又如同茫茫暗夜中的航船发现了指路的明灯』。我 1995 年底、1996 年初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放到了股市里,恰好赶上了两年大牛市,我赚了十几倍的钱,然后拿着这些钱离去美国读了 MBA。」
「这么说,你出国读书的钱是巴菲特帮你挣的?」
「没错,可以说是巴菲特思想帮我挣了钱,一本书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我身上是真事儿。」

践 行
天南继续说:「后来我去了美国的洛杉矶,之后到圣地亚哥大学开始读 MBA;然后又去了美林,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去了加拿大宏利金融——这是我有史以来买的第一只加拿大股票。为了研究自己所购买的公司,我甚至加入宏利工作了一段时间。」
「听说你早就见到过巴菲特了?」
天南说:「我应该是中国第一个去见巴菲特的人,而且和他握手拍照。」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 当年天南和巴菲特的合影
「在 2001 年的时候,中国知道巴菲特的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那一年,我去了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年会,一到那儿我就震惊了,居然有 1 万多人来参加股东会!当然现在更多,已经有 6 万人了。每年去参加他的股东会,人们都像去朝圣一样。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原以为见不到我的偶像,没想到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机会。组织者说,因为想见巴菲特的人太多了,所以北美的、加拿大的股东就不安排见面了,只安排远道而来的客人会面。
「于是我梗着脖子挤进去,告诉他们我是中国的。会议组织者说,还从来没有中国人来过,那么就给你一个机会。最后,他们选了 200 个人,我们可以近距离和巴菲特握手、说话、拍照。再后来有了巴菲特午餐,才听说要见巴菲特、和他吃顿饭,是要花一两百万美金的。
「这件事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真的是终身难忘。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下决心也要变成一个巴菲特式的人。
「回国后,碰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年来,身边的朋友知道我的职业后,会经常问一些与股票相关的问题,被问买了什么股票之类的,我经常会直言相告。
「回国以后,我还是延续了这个习惯,直到有一天,有人质疑问:『你给人分析这么多赚钱的股票,还这么热心,还不收费,那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当时很诧异,意识到国内与国外环境的不同。于是我想,我就索性按规矩来吧!于是我开了这家公司,叫金石致远。所有委托我管理投资的人,都按照规范来做。这样一来,大家反而心安了。」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 金石致远这个名字的出处
我对他如何验证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比较感兴趣,就问:「那你是怎么在中国验证巴菲特这一套的呢?有什么特别值得分享的吗?」
天南说:「问股票的人多了,我经常会写一些文章作为统一答复。这样,回国这些年不知不觉中,还做了一项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从 2007 年 4 月开始,坚持每月在杂志上写专栏,计划写 10 年。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 9 年 3 个月,这些文章的前 8 年集结起来,就是刚刚出版的《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这本书。」
传经人和听经人——20年的巴菲特之缘
▲ 天南的著作和译作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