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港股不是A股抢夺港股定价权是个伪命题

2021-01-27 06:30阅读:
进入2021年,港股走出持续上扬的走势。而在港股上涨的背后,则是南下资金的大幅流入。数据显示,截止122日,今年南下资金已累计净流入2312.11亿港元(1933.63亿元人民币),接近2020年全年净流入金额(6721.25亿港元)的1/3。其中118日、19日、20日的规模超过200亿港元。

正是基于南下资金的加速流入,为此,国内券商围绕着港股定价权的抢夺话题争吵了起来。119日,国盛
证券发布题为《南下资金改变港股》的研报,认为南下资金规模已超北上资金,未来南下资金将重现过去数年北上资金影响A股的历程,抢夺港股定价权并成为左右港股市场表现的决定性力量。而122日,开源证券发布题为《南下资金难夺“定价权”》的研究报告,认为南下资金涌入港股如果要“重夺定价权”,需要面对当下数倍于自身持仓且观点有所分歧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以少胜多难。

两家券商隔空争吵当然也是一种炒作而已。就港股定价权的争夺来说,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毕竟港股不是A股,它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内资金没有必要抢夺下港股的定价权,把港股变成又一个A股。国内资金可以成为港股市场上的一只重要力量,甚至可以拥有局部的定价权,比如H股公司的定价权,但却没有必要争夺下整个港股的定价权,实际上,就国内资金来说,也争夺不了整个港股的定价权。

就南下资金规模超北上资金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并非始于现在。实际上这种情况自沪港通、深港通开启以来就一直存在。虽然开通沪港通、深港通的目的之一是希望为A股市场引入国际市场资金,但由于A股市场估值偏高,港股市场估值偏低,结果是水往低处流。虽然国内一些媒体一直都在宣传北上资金的流入情况,但实际结果是北上资金与南下资金对冲后,最终表现为南下资金净流入。即A股市场的资金流向了香港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22日,北上资金历史净买入1.25万亿元,南下资金历史净买入1.96万亿元,二者相对冲之后,南下资金历史净买入为7100亿元。也即内地市场的资金有7100亿元流向了香港市场。因此,南下资金规模一直都是超越北上资金的,我们不能因为眼前南下资金规模超越北上资金就认为是抢夺港股定价权来了。

而且,尽管国内市场有大量资金流向了香港股市,但要争夺港股的定价权显然还是力不从心的。目前港股的市值超过50万亿港元,也超过40万亿人民币。在扣除北上资金规模后,南下资金历史净流入也只有7100亿元人民币,不足1万亿元,要争夺总市值超过40万亿人民币的港股市场的定价权,这确实有点不自量力。

并且,争夺港股定价权对于国内资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还是一种博傻的做法。对于很多上市公司来说,股票上市了,定价权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并不看重定价权。如果国内资金真的那么在乎定价权,这倒是香港市场上的那些投资者,包括那些国际投资者都非常开心的事情。当你真的为了争夺定价权而把股价拉到高位的时候,那些国际投资者会很乐意地把筹码都高价派发给你。结果国内资金都成了接盘侠。这显然是一种傻瓜行为。尤其重要的是,香港股市缺少散户投资者,国内资金成了接盘侠以后,还能把股票派发给谁呢?就留着自己举杠铃吧。做这种傻事还认为是抢夺港股定价权,还有比这更傻瓜、更丢人现眼的吗?

所以,抢夺港股定价权的言论实际上是一种傻瓜言论,也是一种忽悠言论,实际上是在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忽悠。其实内地投资者完全没有必要去争夺港股定价权,也争夺不了港股定价权。作为投资者,投资港股的目的就是基于获利的需要,定价权的事情不是投资者该考虑的事情。毕竟香港股市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市场上充斥着一些庞大的国际投资者,因此,香港的定价权是各方力量角逐的结果,不是国内资金可以说了算的。作为国内资金来说,更熟悉的还是国内公司,所以投资的重点也在于H股公司,能够修复低估的H股估值,这就足够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