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平安属于极度低估?

2012-03-20 19:18阅读:3,383
雪球财经昨日(3月19号)邀请到格雷投资研究总监冯立辉 先生,与大家交流$中国平安(SH601318)$年报及保险股投资话题。以下为访谈内容整理:

谈平安等保险股投资

提问:平安的规模越来越大,资产越来越复杂,究竟如何分析这家公司呢?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是否它已经完全超出了能力范围,以至于无法分析和投资?
冯:保险是非常复杂的行业,风险也很大,非专业投资者要想搞清楚很困难,最好的办法是抓大方小,就是关注关键问题,比如行业保险深度、保险密度,重点城市公司间的竞争力,内含价值和精算假设是否合理,保单获取成本是否合理,比如90年代6%以上的保单成本,长期明显是亏本的等的等。

提问:去年中国平安旗下银行业务为公司贡献利润共计79.77亿元,占比达到了四成,未来可能还会增大,这样平安就变成了一家银行为主的公司,那对其估值有何影响?是否未来用银行业水平进行估值较合理?
冯:可以分开估值,寿险用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倍数,其他业务按市盈率,市净率等传统方法,总体来说,银行资产的估值并没有比二级市场其他银行估值溢价多太多。

提问:保险股投资,要点是什么?对比人寿,平安有哪些不同?
冯:盈利模式的三差中重点是息差,还有就是保单利润率,比如平安期缴比例高于人寿很多,带动的新业务利润率高于行业很多,人均产能也高于行业一倍左右,另外平安在竞争充分的一二线城市的占有率大多高于人寿,未来空间会好于人寿。

提问:平安的资产2W亿, 一半在保险, 一半在银行. 如果这样看, 现在A股的银行股估值相对保险股低很多.那平安是不是有点高估?而且平安的年报越来
越复杂, 涉及几乎金融的个个部门, 有什么窍门看懂年报?
冯:看懂保险最重要的是看懂保险的盈利模式,核心就是三差,最关键的是利差和浮存金(巴菲特的说法),简单的说法就是投资资产,投资资产的获取成本和规模与投资收益之间的长期复利就是保险公司的最大利润。

提问:去年的整体情况是,保险产品相对于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太大吸引力,股市、债市双杀,保险股遭遇双杀。请问,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吗
冯:是否过去还很难说,但股债双雄一定是极少见的,长期来说,保险行业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增长应该是快于银行的,里面还有一个去储蓄化的过程。

谈中国保险行业

提问:你觉得中国未来保险业还有投资价值么?市值都已经世界领先了。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吧?
冯:那要看世界同行的状况,就像工行市值高于海外银行,就说工行高估是不合适的。就保险行业而言,中国保险资产占比还很低,保险密度和深度空间还很大,中国的高人口基数决定中国高福利保障可能性较低,因此商业保险空间还很大。

提问:有研究员指出,由于我国“可支配收入/GDP”显著低于其他国家,因此实际寿险深度(调整后)已经超过国际水平,将进入低速增长期。你怎么看?
冯:实际上,保险行业是与多个因素相关的,一是经济水平,二是社会保障力度,三是国民保障意识,等等,我们看这里哪个环节是对商业保险的发展不利,长期来说有利因素远大于不利因素,至于增速下滑这个相对确实是这样的,也就是在一定的体量上的增长,基数越大,增速越低,未来行业很难维持过去30%以上的增长,但是高于名义gdp还是相对可能性极大的。

提问:能谈谈银保吗?银保渠道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多大价值?像$新华保险(SH601336)$这样的依赖银保较深的公司,渠道效率如何提升?
冯:银保在现在以趸交为主,险种偏投资,过度依赖银保的企业,收入增长会不确定甚至下滑,简单的说,就是30年的服务,服务费是一年交的和分10年交的区别。财务上表现是银保内含价值贡献率低,新业务价值利润率低。但从渠道竞争看,银保有优势,欧洲、香港走的都很好,未来威胁来自四大行的直接进入。

提问:请问几大寿险公司的保费增长都陷入了瓶颈,这会是中国寿险增长的拐点吗?
冯:周期性调整,拐点谈不上。当然与前些年的高增长相比(主要是一次性银保的爆发)增速下滑是正常的,银保占比多的企业要注意,平安问题不大

谈平安业务及竞争对手

提问:为什么平安那么喜欢收购?难道没有吸取富通的教训?
冯:保险行业本身就是投资行业,不投资是不可能的,只是投资的标的和成功率的问题,至于收购深发展属于大金融战略布局,不是纯投资行为

提问:可是以中国平安这么烂的投资水平来说,你觉得他核心的投资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冯:当然不要和巴菲特相比,还有制度有很多限制,客观讲平安有很多投资还是不错的,包括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

提问:中国平安是不是隐藏了投资这块利润?投资这块例如有没有计提?
冯:不是隐藏了利润,是隐藏了亏损,由于会计准则因素,平安将股权类资产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价变动不计入损益表,计入资本公积,去年有180多亿的账面浮亏没有计入,税后调节应该是120多亿,累计190多亿,去年记了20多亿的资产减值准备。当然上涨了不卖出的话既不会记为盈利。

提问:冯先生您好。2011年报显示,平安对外投资总资产为8673亿元,其中,“权益证券”类余额仅为745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为254亿元,两者合计仅占总投资的11.5%。固定收益类余额为7021亿元,占比80.95%。平安的股权类投资是否太过保守?
冯:保监会有限制,同时也要考虑股价波动对偿付充足率的影响。

提问:如果未来平安的保费低速增长,也就是可投资资产增速减小。加上保险投资的保守性,平安的盈利能力估计不会有大的长进,只能一般而已。这还不包括市场对平安这样的大盘股的折价表现。所以认为平安在未来的表现不会太出色,适合持保守策略的资金参与,冯总认为对吗?
冯:要看对低速和高度的定义,如果20%以上是低还是高,我个人认为这是比较高的。

提问:2011平安保费结构有无大的变化,准备金提取是否充分?
冯:结构上还是有变化的,主要是新业务占比在降低,与行业不景气有关。准备金还是比较充分的。

提问:平安2011将内涵价值计算假设中的个人险及银行业务分红比例从80%调为75%,是不是虚增了内涵价值?
冯:这个调节是针对当前的投资市场,但无形中确实增加了内含价值

提问:马明哲个人对平安的影响有多大,如果马明哲退下来,平安的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冯:平安的股权结构和职业化团队,应该会弱化马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机制的建立,比如营业员的培训管理机制等。

提问:您如何看平安的企业文化
冯:激进的经营既是过去平安不断创新壮大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的隐患,但就短期未来来说,因为行业远未到保障期,因此既犯些错误(无论90年代高保单还是投连险、富通等),企业死不了,但随着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平衡,风险就会暴露。
就保险行业现有的规模企业来说,平安无疑是最好的。

提问:最近人寿不断调整策略和换人, 是不是对平安利好?
冯:平安的竞争力和人寿有很大不同,比如简单对比一下年报内容,人均产能,fyp和ape利润率,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你会有比较清晰的判断的。

提问:今天新闻说,中国人寿和人保升为副部级,会不会对平安有影响?不考虑销售,平安相对人寿的优势在哪里?平安的投资能力比人寿强吗?
冯:投资能力整体来说不会强多少,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制和文化。

提问:目前A股四大保险股,平安是财险+寿险+银行+其他金融,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是纯寿险,太保则是财险+寿险。寿险和财险的经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产寿险架构而言,冯老师更喜欢纯寿险、纯财险还是混合类的?
冯:各有区别,主要看企业竞争力,寿险是高浮存金成本,但浮存金使用率和使用久期要强,靠复利差盈利。财险是低浮存金成本,这两年都是负成本,但久期和比例相对低。

谈平安股价

提问:请问冯总,展望未来牛市,中国平安至少会涨到几百元?
冯:市场短期难以预测,长期来说无论大盘还是平安都属于极度低估,未来空间会很大,至于几百元,从内在价值的角度说,不会有那么高,当然很多年有可能。因为保险行业会长期增长的

提问:冯总,你有没有买中国平安股票?如果买了, 那你为什么还对它那么悲观呢??
冯:首先我是十分看好平安的,也有平安的股票,怎么看出我悲观呢,难道是说对300元的评价,我只是说现在的价值没那么高,不然就低估近10倍了,未开是需要时间成长的,这也就是07年平安150就可能高估了,但现在40元就低估,但300元我个人认为又会高估,至少我不会买300元的平安。

提问:根据你的估值模型,平安估值应该为多少?好多分析师估值平安到56块钱左右。
冯: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我们的估值应该比你说的高,至于那些分析师说的合不合理,你不妨看看他们07年怎么说,那时的平安内含价值远低于现在。


提问:你们怎么看平安,a+h股同股不同价的问题?你们配置平安的时候,买a股还是h?
冯:同股同权,价低的有投资价值。流通小的b股可以做特殊考虑
链接地址:http://xueqiu.com/1287305957/21591135
(雪球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