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微观的感受

2012-02-03 16:08阅读:
胡乱记录下:
1、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仍然是成本优势,其中相当部分是不承担环境破坏等因素带来的隐形成本。不过这种优势在慢慢减弱,“中国创造”的转型是伴随成本优势丧失的结果,这个过程相当缓慢。
2、中国对知识产权的薄弱保护其实并不是完全的坏事,特别是在中国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点,外资恨之入骨,但对中国市场又不会舍弃。例如兴达对贝尔卡特在特种超细钢帘线上的垄断打破,例如纷美对利乐在无菌包装材料上的垄断。在国外,可能这种打破是难以发生的,正是因为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微弱才使得这些国内企业寻找到打破垄断的缝隙。但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也会长期削弱中国企业的做强。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大多数还是停留在规模扩张,而非核心技术的构建上的原因之一。短期会对外资企业构成强大的压力,例如纷美的无菌包装(包、枕等)每单位售价仅0.203元,成本0.1394元。而利乐的每单位平均售价在0.3-0.5元左右(99.8亿欧元收入、1580亿单位包装物)。在技术上,两者的差距可能是难以逾越的,但在某个点上,例如包装材料上的差距则可能不是非常大。为了获得成本优势,企业就必须不断扩张规模。简单说就是保持可能70%的成本优势,保持可能70%的技术差距。这些企业都不错,但都难以成为具有长期竞争实力的企业。
3、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2000万以上)的利润总额为5.45万亿(但不清楚是否为扣除三费和其他支出的税后净利润),而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总额2011年可能在1.9-2万亿左右。这意味着可能中国的行业集中度还非常低。也可以说明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大比例。
4、说起香港的银行,体会就是很规范、服务人员素质比较高、态度不错,但很多银行网点面积过小,汇丰的不少分行连客户的座位都没有。手续非常繁琐令人头痛。收费之高,也令人难以接受,例如汇丰最低级别的理财账户每月低于10000元港币收取60元的手续费,转账收取的手续费也很高。
5、房地产可能在今年危机初现,例如绿城在不断甩卖项目,公司的现金流情况令人担忧。
6、房地产泡沫和企业IPO、高估值泡沫下的财富两级分化还在持续,富人的消费能力的确看不到衰退的迹象:宝马、奥迪、宾利等中高档轿车销量高增长还在持续,1月份澳门博彩收入增长了30%多。但这种趋势会发生转折,特别是房
地产泡沫的可能刺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