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对三全食品和苏宁电器中报预报的思考

2012-07-31 10:20阅读:
市场聚焦于退市制度导致的ST股及B股暴跌,其实证监会政策大方向并没有错,只不过细节过于粗暴,特别是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即退市的政策。还有就是对警示退市股票的涨跌幅限制。这导致B股可能出现个股被瞬间“秒杀”的巨大风险。不过这种政策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可能在B股出现投资性机会。B股那些没有退市风险的公司也被市场错杀掉,可惜心仪的B股跌幅都不大。政策的变化其实早就发生了,从新主席上任后就一直在吹风,有经验的股民应该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2005年也曾遭遇过权证投机炙热后政策的“秒杀”,所以对这种情况是有足够警惕的。
三全食品出中报预报,上半年收入14.6亿,同比增长3.42%,净利润0.85亿,同比增1.27%。这意味着第二季度收入5.7亿,下滑3.4%,净利润0.44亿,同比增长29.41%。收入的乏力主要可能是提价导致的销量增速缓慢,食品事件的影响还未消退,市场促销的情况仍然较多。净利润较一季度大幅恢复,主要是成本的下降导致毛利率回升。竞争对手,思念食品一季度收入仅4.96亿人民币,下滑9%,净利润2381.9万,下滑24.5%。2011年开始,三全开始从各个指标成为行业第一,而曾经的龙头思念,则走向下坡路。思念的下滑主要是老板上市前包装过度,太追求短期业绩的释放所致。三全的管理层问题主要是老板年纪过大,家族式管理可能导致接班人过渡风险。优势是不像思念的老板,上市公司外业务过于庞大,导致精力分散,且缺乏诚信。看好三全食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这个细分市场中,三全已经全面占据领先地位,思念的溃败只是时间问题,湾仔码头等定位又和三全有差异化。在速冻食品领域,产品创新导致的品类越来越丰富,这会促使公司的营销费用得到很好的分摊,能最大程度利用现有的渠道、物流资源。三全对渠道的掌控是同业中最深厚的。
嗯,问题是,估值....52亿人民币的市值意味着什么?PB、PE、PS、FCFF都毫无疑问指向“不便宜”。从空间来看,假设未来三全占据速冻食品领域最大部分市场份额,5年后销售额达到100亿,净利润率也达到最高峰9%,净利润9个亿,假设当时市场较乐观,给予成长趋于缓慢的龙头公司20倍的PE估值,股价最高涨幅空间也就是3.5倍左右。这也说明目前的市场还是对公司抱有很好的预期。很遗憾,因为估值因素放弃这种看好的公司,在未来将是常态。

苏宁电器也披露了中期快报,线下收入略有下滑,线上收入增速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但整体仍有小幅上升。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比营业利润的下滑幅度小,说明主要的原因是毛利率的下降过快所致,公司在费用上控制还是没有放松。残酷的淘汰战开始了,先是大幅的让利,然后是线下线上同价,说白了,就是大幅度的降低价格,降低毛利率来冲击对手。电商的客户黏性极低,特别是“一淘网”这种比价网站的出现,就像“去哪儿网”颠覆了携程竞争壁垒一样。不过苏宁一直通过“隐性降价”的方式来规避“一淘网”,这是个值得肯定的做法,因为可以避免“一淘网”的壮大(加大电商的价格战)。这种行业洗牌的过程十分残酷,投资者要做的只能是旁观,或者不宜重仓,因为苏宁的估值还不能说非常安全,2倍多的PB对应ROE从30%多逐年下滑到20%,2012年可能只有14%左右。注意到易购的网站再次改版,很多人对易购的体验较差,我也是如此,但注意下,这和当年考察苏宁、国美实体店竞争一样,苏宁的实体店的变化总是会很大、很快。易购最初的版本,让我感到崩溃,但最新的版本,已经进步巨大了。苏宁的品类过于追求速度,让我感到担忧,大量的新品类上线,但我怀疑背后的采购、库存、物流、服务配套是否能跟上。所有人,包括苏宁的高管,对易购的期望也许太高了。不管如何,有人怀疑张近东将易购40%股权未放入上市公司是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嫌疑,我觉得这么多年跟踪苏宁,这种怀疑是站不住脚的。(易购是个新鲜的部门,而且在前期必然注定亏损,从而拖累整个上市公司业绩,一般都会将这种尝试性的事业部股权不全部放入上市公司,在后期盈利后才将其注入上市公司。)我不怀疑苏宁能最终在这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但这个过程很难预测。渠道的混战导致上下游都在获益(相当于是渠道的利润在让渡给上游制造和下游消费者),因此格力等电器龙头很分享这种红利。不过渠道最终会实现整合,线上的电商最终只会有少数一两家存活下来,届时渠道的威力开始出现,上游和下游的利润又会开始回流渠道。苏宁电器仍是我见过国内零售企业中管理层最优秀的,电商领域,除此别无投资标的。行业仍未到最残酷时,苏宁必须将京东等其他电商的毛利率压缩到极致,也许可能只有1-3个点,导致其利润和现金流持续大额亏损流出,这样才将京东们的PE/VC输血者们拖入泥沼,并给消费者建立起“易购价格最实惠”的印象,通过隐性返利的方式避免被一淘网抓取价格从而陷入无休止的残酷价格大战中。苏宁的优势在于品牌响亮、线下门店众多(体验、购物、提货、安装服务)、物流投入大且早、采购规模庞大有一定议价权(仅限于电器)、管理层团结稳定优秀、老板全心全力做主业(当然,难免也有些其他零售、商业地产业务)、现金流最充沛,抗风险能力最强。苏宁的劣势在于:规模庞大导致的大公司病、路径依赖导致决策较缓慢(不敢放手一搏)、线下门店受到线上冲击很大(线下和线上两套班子如何协调利益?)、对互联网上消费者的理解可能较同业更弱、除了电器外的新品类竞争优势不明显(采购量小,定价权低,所需人力资源匮乏)、新的商业模式对公司传统流程造成冲击(从苏宁实际体验中可以感受到大公司的“严谨”,另一方面则是“僵化”),苏宁可能需要对公司进行“流程再造”。从“规范”到“灵活”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而不是适应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