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的陷阱(二)

2013-03-28 18:16阅读:864
四、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心理偏差
和战争类似,投资也是“不确定因素的舞台”。基本面:宏观经济的复杂多变、行业变迁和竞争状况多变、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战略也在变化、各种不确定事件的发生等等。市场面:资金供需、投资人信心、股价涨跌对投资人心理影响等等。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下投资,会经历相当复杂的观察、分析、决策的心理过程。无数的心理学研究都表明,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时,会产生相当复杂奇怪的心理偏差。例如心理锚定现象,例如“分离效应”(不确定条件下的理由冲突导致缺乏明确行动理由)等等。
就我有限的投资经历来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偏好的误差(屁股决定脑袋),或者说叫防御性心理误差、信息过滤现象等等。有足够的心理学实验证明持有某项资产后会形成一种防御性心理,潜意识进行信息过滤或对于攻击性信息进行扭曲。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恋爱中的男女,在早期驱动的可能只是类似多巴胺的刺激性化学物质。但在那种状态下,男女都会潜意识进行信息过滤或扭曲。对方即便很糟糕的习惯举措,在情人眼里都是正面的评价。而有证据表明,人类在赌博成功时,脑袋中分泌的多巴胺也会异常升高,核磁共振对人脑的扫描表明活动会更加频繁。这种令人感到身心愉悦的感觉会促使人的判断出现巨大差错。
预设立场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你的分析判断不会是相对客观的,但有时候客观和主观非常难以分清。如果不信,可以看看1951年7月刊登的《武训历史调查报告》。160多当事人的亲身采访、每一个论点都有充分的人证、物证(历史文献、资料等)支持,其调查的详尽、严谨程度令人叹服。当年主演赵丹看到此文就完全颠覆了他一直坚持的观点。当然,80年代开始已经逐步澄清了,当年这份报告完全是根据领导者的“主观判断”而歪曲了历史。
我相信,面对自己持仓股票(重仓)的一些不利信息,多少都会有过滤和扭曲的现象。原因很简单:这些不利的信息会对人心理造成压力和威胁,而人心理上本能就会趋利避害。如果这种伤害足够强大,人甚至会选择极其扭曲的方式进行防御。但如果这种威胁突破了人心理的防御,就会变成心理崩溃,例如抑郁病。我见过最有经验的高手,也会多少会无意识的进行这种心理防御。但他们会以更开放式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现象,例如更加坦然的接受不利信息,接受
失败错误的可能性。这是进阶高手最困难的阶段。例如雨润食品的问题,即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我的起初判断是错误的,但是仍然很难扭转心理上“公开承诺”的误差。这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极难克服的。

五、旅鼠
旅鼠和大海中的鱼群类似,当遭受到威胁时,整个鱼群都会聚集在一起,最后被有经验的猎手赶到一起猎杀。这种状态下,随大流是最为舒适的决策,即便整体看很荒唐。
在牛市癫狂时期,在股票暴涨时期,在人们都报以最乐观预期的时期,选择离场,是非常痛苦的抉择。一旦判断失误(即便短期),后面的痛苦是很大的。有戏言:有什么比你那个傻瓜邻居买了股票比你赚钱更令人感到痛苦?芒格曾非常不理解人类这种愚蠢的心理,为什么要用对自己毫无意义的事情来惩罚自己?可就是这种旅鼠心理导致索罗斯的基金在科技网络泡沫最高峰时期跟随市场压力。坚持避开这种心理的投资者则备受人们的质疑,例如1999年的巴菲特、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布逊。在熊市时期,又会反过来,敢于萧条时期入场的投资人饱受质疑。例如2005年上证跌破1000点时的推倒重来论、“远离毒品、远离股市”。
其实旅鼠心理也是众多心理误差的一类,是人作为群体动物,在群体中出现的独特心理误差(参见《乌合之众》)
有时候这种误差不会由你而起,而是被外界所迫。例如这个时期,我便承受轻微的群体压力。这是为什么巴菲特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不被外界压力所影响(因为股东无法对巴菲特的投资进行任何干预,你只能用脚投票,但不会对巴菲特造成什么困扰)。绝大多数基金机构做不到,一旦违背主流,投资人就会选择赎回,这种干预往往会影响投资经理的判断。而如果你的投资人不被市场主流所迷惑,那么他该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心理素质,为什么还会投资到你的基金呢?
从这一点说,为自己打理资产是最惬意的投资方式。当然,很大部分宣传自己并且吸引资金的投资者,并未想过真正为投资人赚钱。他们总是吹嘘自己的投资回报、投资成功案例。有个笑话:发基金前都称必赛巴菲特、发基金后都称跑赢CPI。
向真正高手进阶,第一是不断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并且与投资理论相互印证。这种经验不仅仅是会计学、投资学、企业管理、商业分析上的,还包括对市场、投资心理、人性的洞察能力。第二是即便如此,还需要心理上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有一定天赋。这个时间段不会太短,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才能摸到门径。40岁下没有所谓的成熟投资者,这个话有很深道理。没有经历市场的风浪洗礼,没有经历对商业的反复领悟,是不可能学到巴式投资的皮毛。相对而言,格式投资要求更低得多(没有太高的商业领悟能力,但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我发现自己仍处于格式投资的入门阶段。那些以为翻遍巴菲特传记,便能融会贯通的投资者可能太天真!他在五六十年的商业圈中打拼,经历参与了无数行业、企业兴衰的经验,不是书本可以学到的。
估计我还有五十年的时间去慢慢学习实践,结果并不重要,如何享受这个过程更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