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被讨厌的勇气

2021-02-06 13:52阅读:
《夜莺与玫瑰》及《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
唯美又毒舌的金句大师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里讲了一个“忠实的朋友”的故事,讽刺自私的磨坊主总是以“友谊”的名义占老实的小汉斯的便宜,小汉斯最后还为此送了性命。
同样是讨好型人格的我,对这个故事感触颇深。在我们周围,磨坊主这样的人屡见不鲜,他们借着友谊、爱、善良等各种旗号道德绑架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我认为这样的结果,小汉斯要负主要责任。
别人总是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对待我们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是我们自己!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现在的我们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我们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别人只不过是以我们希望的方式对待我们。
故事里的磨坊主虽然自私,却算不上恶人。他没有偷,没有抢,也没有强迫,所有事情都是在小汉斯知情的状况下发生的,他的得寸进尺是在小汉斯的纵容或者说是鼓励下愈演愈烈的。因此对小汉斯,我们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因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我们都有选择的余地。任何把责任推给磨坊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的想法都是借口,都是逃避自己的责任。举个极端的例子,《红楼梦》里的丫鬟鸳鸯,在面对贾赦逼婚又没人保护时,是不是就只能认命了呢?不,死也是一种选择,虽然是最极端的一种。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也最害怕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人的烦恼都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主观上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或多或少人人都有,但不健康的自卑感就会发展为自卑情结或自负情结。
小汉斯为什么不拒绝磨坊主呢?这并不是因为他天生善良。小汉斯表现出来的友善其实源于自卑情节——故事里提到“他有一张滑稽的、圆圆的脸,身份一点也不高贵”。正因为如此,他非常渴望被认可,也就是拥有友谊,并形成了“牺牲自己,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
当然也有的人的自卑情结会病态的表现为自负:自吹自擂、满身名牌、故意贬低别人等等。
不从自己本身入手做出改变而一味逃避,是摆脱不了困境的。即使换一个环境也不过
是又一次轮回而已。你会发现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都有一个“磨坊主”在那儿等着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正因为厌恶自己,才只关注自己;正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才会自我意识过剩。整天担心被人笑话或者被人瞧不起,尽量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展露本真的自己,这一直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
其实,“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正是我们自己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阻断“自卑情结”,就能从良好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小汉斯是一个出色的花匠和农夫,整个乡间就数他的园圃最可爱,他完全有理由为自己感到自豪。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人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就想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但这常常牺牲自己人生而成为“过度适应社会的人”。
其实在人际关系上,要学会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只解决自己的课题,同时尊重别人的课题。因为别人如何对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同样的,你也有你的课题,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只能靠你自己。人际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正因为我们混乱了彼此的课题。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我爱你,与你无关


那么如何对待别人呢?是不是我们就独来独往做一个孤家寡人呢?也不是。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对待别人、爱别人——以一种不求回报,无条件信任的方式。这不是说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对待每一个人,而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比如小汉斯可以在自己愿意的情况下给邻居朋友们送鲜花。
这里大家可能会不同意,我举一个施舍的例子:看到假乞丐和各种慈善机构丑闻的报道后,我一度很怀疑给路边的乞丐零钱会不会反倒是助长恶?其实行善是我们自己的事,怎么用这笔钱是别人的事。而且行善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舍,而是一种得。我们不应该对乞丐有居高临下,产生想支配他怎么使用钱的错觉,而应该无条件信任,假定TA真的需要帮助。
对孩子也是一样。有了孩子后才更深刻的了解什么是“我爱你,与你无关”,那是一种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爱。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
人生没有目的,只有当下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人生也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我们需要探寻唯一属于自己的意义。
过于关注过去,是逃避责任的“原因论“和“宿命论”,觉得我们的现状,都是我的家庭、同事、朋友、社会等外部的原因。
但过于关注将来和目的也有问题。首先,会感觉只有实现目标才是重要的,过程是越快越好只是痛苦的忍受(尤其目标常常会过高过大,这样也会更加痛苦)。其次,目标实现后会感到更加空虚,不得不继续下一个目标。另外,会觉得自己真正想做的是XX,等时机成熟了就去做。然后就一拖再拖,直到老去。
跑马拉松的时候,如果一直关注终点,计算还有多少公里完成,那将会越来越痛苦。相反,只关注当下的呼吸和节奏甚至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时,会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
我们需要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最关键的就是就是不怕被人讨厌。如果我们的成功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那么很不幸这成功只代表“你为他人活了一辈子”。
对我这样的讨好型人格,拥有这样的勇气是无比困难的一件事。但作为第一步,我尝试了一下如何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在我的想象里,裸奔和乞讨是极限状态,所以我决定挑战一下接近的状态。
光猪跑:奥森的光猪跑本意是挑战寒冷(通常是初春的时候),但对我而言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挑战。除了短裤没有鞋袜等其他东西,甚至也没有耳机手表。当在人群的注视和拍照中跑过的时候,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五台朝山:另一次尝试是去五台山朝台,三步一磕头,旁边放一个碗(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其实除了磕第一个头,我并没有感到难堪,别人施舍零钱时坦然道谢即可。
真正的困难其实只存在于我们心里。有了不怕被人讨厌的勇气,反倒赢得更多人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认可和内心的平静。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