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与商业机会发掘该如何平衡?
2013-02-05 10:38阅读:7,987
风险防范与商业机会发掘该如何平衡?
——读《财务报表阅读与信贷分析实务》有感
这本书是全国信贷人员培训必备参考教材,作者
崔宏博士在民生银行总行从事公司银行业务。近来我对债券投资有了一些兴趣,于是买了这本书,想看一看银行是如何进行信贷分析的。无论是债券投资,还是银行信贷,都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银行的经验应该有可借鉴之处。
书读完后,觉得收获不大——这或许是因为我的要求太高了,毕竟这本书不是专门为债券投资者写的。在我看来,债券投资如果想获得好的收益,一方面要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要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单纯地强调规避风险并不难做到,但如果为了发掘机会而忘掉防范风险,也将得不偿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防范风险与发掘机会之间取得平衡。
我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或许是过于保守了,因此总觉得作者在涉及到发掘商业机会时态度稍嫌激进。请看书中第5章《信贷人员财务分析之会计调整》中的一个案例。
案例5-5 严格执行坏账准备计提的一贯政策不一定公允反映其经济实质
某信贷经理于2010年6月对某公司进行授信调查时,得知如下信息:该公司于2009年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11月
12日经股东大会批准,与另一非关联方公司(甲公司)签订协议,用其
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与甲公司的一块土地(使用权)进行置换,交易已于
2010年
4月完成,并已完成土地过户手续。截至
2009年
12月
31日,拟置出的
3年以上应收账款原值为
2.5亿元,已提坏账准备
0.7亿元,净值为
1.8亿元。根据该公司的会计政策,
2009年年末应补提坏账准备
0.4亿元,应收账款净值为
1.4亿元。如公司进行补提,则
2009年公司将由盈利
3500万元变为亏损。事实上,该公司没有进行补充计提。该信贷经理询问公司得到的解释是:因为换出的应收账款与换入的土地使用权(评估值为
1.82亿元)相当,没有发生减值,即预计可回收金额高于拟换出资产的账面值,因此,换出的应收账款未按相应的会计政策计提坏账准备。再查阅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因该事项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信贷经理在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对公司报表项目进行了调整,由于调整后2009年公司经营亏损,在内部小组分析时,一致认为该公司经营状况不好,遂决定暂时缓报该授信项目。
案例点评: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就公司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导致公司2009年亏损一事,实际存在可商榷之处。通常认为(本例中注册会计师也如此认为),公司应按照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坏账准备的补提。理由是,应收账款的“预计可回收金额”应理解为一种公允价值,亦即转让给独立第三方的公允市场价值,该公司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原值为2.5亿元,即使补提0.4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也只有1.1亿元,计提比率也只有44%,仍然低于一般公司3年以上应收账款计提标准。同时,鉴于市场盛行的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忧虑,以及土地使用权可能高估的情况,信贷经理以及审计师可能有足够理由怀疑应收账款的期末公允价值低于1.8亿元,实际上土地使用权评估价1.82亿元与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8亿元当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许是企业的精心谋划与刻意安排。
但从另一方面讲,对于该笔置换,在2009年年底,一方面已经具备了法律效力(股东大会已经通过),另一方面,在后续发展中也得到了证明(土地使用权也完成了过户)。在2010年6月信贷经理对企业进行授信调查时,上述事实已成既定事实,信贷经理完全可以认可2009年公司年报中对坏账准备偏离会计政策的处理,这样公司2009年实现盈利。基于更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性质的角度,相信授信评审人员应该就该点予以认可,而不一定非要缓报该授信项目,或许一次业务机会就此丢失了呢。
显然,作者持第二种观点。对此,我颇有些不以为然。作者在书中有一个观点,“在考察企业短期贷款偿还能力时,现金流变得比利润更重要,而在长期贷款的考察中,利润更为重要,因为如果企业不能赚取足够的利润,该企业可能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案例中的这家公司,从短期看,资产置换没有改善企业的现金流;从长期看,其盈力能力不佳。我认为,在评价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时,我们应该剔除掉那些非正常因素——如案例中的资产置换。我们能指望未来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再度膨胀时又蹦出来一家甲公司与其资产置换么?如果不能,缓报该授信项目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信贷人员应予重点关注的舞弊红旗标志,其中一项为“不合乎商业逻辑的资产置换”。案例中的资产置换符合商业逻辑么?我有些怀疑。书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讨论,但显然交易的完成并不能证明其商业逻辑成立。
再来看第8章《信贷人员财务分析之商业机会发掘》中的一个案例:
案例8-5 银行产业链融资的批量开发
AC公司是一家著名民营服装企业,其运动服和运动鞋品牌在国内排名居前,年销售额在30亿元左右,2008-2009年先后引进了部分投资者入资,目前资产负债率仅为33%;拥有28家省级经销商,6000多家专卖店,省级经销商净利润水平在5%-10%;公司70%的鞋自己生产,服装及配饰均外包;订货管理实行期货制,每年4次订货会、2次补货会;由下属B公司负责定期配货,经销商均配有物流仓库;货款均采用现金及银票结算,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控制在销售额的20%以内。
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表8-3所示。
表8-3 AC公司财务状况简表
(单位:万元)
项目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6月
|
总资产
|
34,254
|
79,810
|
165,688
|
257,705
|
应收账款净额
|
6,884
|
16,682
|
72,672
|
136,231
|
存货
|
6,211
|
18,900
|
36,595
|
70,291
|
固定资产净值
|
4,064
|
6,940
|
7,564
|
9,704
|
短期借款
|
14,100
|
11,600
|
12,400
|
0
|
所有者权益
|
16,402
|
44,828
|
130,167
|
185,672
|
实收资本
|
7,143
|
25,402
|
76,197
|
76,197
|
未分配利润
|
8,921
|
14,814
|
42,488
|
43,301
|
主营业务收入
|
50,214
|
134,488
|
258,157
|
151,528
|
净利润
|
5,093
|
23,885
|
45,801
|
22,636
|
销售毛利率(%)
|
17
|
32
|
25
|
2 |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