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从“周期天王”去世想到的

2016-12-28 14:47阅读:
昨天,有“周期天王”美称的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因病去世,享年44岁。他的英年早逝引发网络热议。令人可悲的是,这并非偶然现象,根据新浪财经综合公众号“弥达斯”整理的情况,近年来金融行业有不少人在三、四十岁就去世了。此外,曹仁超先生和谢百三教授也于今年去世,这两位证券行业的知名人士享年也不过68岁。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那么,为什么证券行业是高薪行业,从业人员享有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却有这么多人的寿命反而低于社会人均寿命?
这在中医看来并不难以理解。李辛先生在《儿童健康讲记》一书中指出,“这些年,我发现容易使身体变差的有几个行业:软件工程师、炒股票的,尤其是在中国炒美国股票,还有广告设计师。不是行业本身不好,而是在其中工作的习惯和节奏没有安排好。这些行业因为耗神厉害,所以,要身处其中还能保持健康的话,工作的时间要减少,休息和运动的时间要增加。”
徐文兵先生在讲解《黄帝内经》时也曾指出,“我看到很多人炒股炒出一身病,不管是股市涨还是跌的时候,这些人都在犯病。……这就叫忐忑不安。”
那么,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个问题呢?其实,也不是无计可施。梁冬先生说,“恬淡虚无的境界适用于所有的人,就算是炒股,你也可以炒到恬淡虚无的境界。比如说,我最喜欢的巴菲特……”
巴菲特今年已经86岁了,他的身体还很健康,不过,我认为,他不是“炒股”的,他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者不成天盯着股价忐忑不安,也不用费心预测短期内股价的涨跌,自然也少耗神,这与众多的“炒股”者有本质的区别。
除了“恬淡虚无”,《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还提到了“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等长寿诀窍。“科学教”的教徒们对中医将这部千余年前的著作奉为经典嗤之以鼻,我则感叹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人做不到书中提倡的活法。
炒美股的人能做到“起居有常”么?
纠结于股价短期波动的投机者能夜夜安枕么?尤其在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的当天晚上。
金融行业以收入高而获无数人青睐,而徐文兵先生阐述的古人的观点则相反——古人不以收入多少来衡量职业的高低贵贱,“中国古代的择业标准是:选择这个职业不光是为了糊口,还要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你选择的职业对身心有伤害的话,那宁可不要做。”按这样的观点,如果只是为了挣钱多而从事金融投资,那无论如何谈不上“和于术数”。众所周知,巴菲特对投资那是发自内心的喜爱。然而,又有多少证券业内人士在从事他们的工作时不纠结呢?


相关资料:
那些年,金融行业的过劳死 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jhzx/2016-12-27/doc-ifxyxury8819749.shtml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34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6/1202/02/C78EJIOU00014Q4P.html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