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面对“科学”结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下)

2018-02-23 09:08阅读:


接着讨论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事情。天津市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赵嘉国等人做的研究发现:对于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补充钙剂、维生素D剂、钙/维生素D联合补充剂均不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甚至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还增加了骨折发生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这些人群常规补充额外的钙剂和维生素D
赵嘉国医生推荐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骨骼健康,比如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多晒太阳,多做运动(刺激钙在骨骼内沉积),预防跌倒。如果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需要按照医生的意见正规治疗。
如果赵医生的建议正确,无疑会为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省掉不少开支,而且更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不用做专门的数据搜集我们也知道,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要比住院或住养老院的多得多。
可是,有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知名骨病专家林华教授认为,补钙和维生素D
意义,远不止在骨骼上

补钙和维生素D能否预防骨折

为什么对于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补充钙剂、维生素D剂、钙/维生素D联合补充剂均不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林华教授的观点如下:
谈骨折,原则上必须要谈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骨折,特别是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是外伤性骨折,那么补钙和维生素D肯定是不能预防的。如果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脆性骨折,那么补钙和维生素D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补钙和维生素D常作为骨质疏松最基础的治疗,但注意,不是最重要的治疗。
谈起骨质疏松,很多人都知道要补钙,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治疗而言,即使补充了钙和维生素D,骨折的发生率也很难下降,骨密度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对于一个重度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最基础的治疗,但如果只补充钙和维生素D,他的骨质疏松不可能好转,更重要的是要选择抗骨质疏松药物,而这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必须联合钙和维生素D使用,既提高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比如临床用得最多的抗骨质疏松药——阿仑膦酸钠,如果不联合钙和维生素D,单用这一种药,那么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反作用,比如抽筋、肌肉疼痛等。因为药物在发挥作用时会更多地利用钙,而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钙本身是不足的,所以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的前提是血钙正常。这时如果联合钙和维生素D使用,比如在正常饮食的前提下,每天保证1000mg左右元素钙的摄入,那么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就会更加显著。
如果50岁以上居住在社区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人占到一定的比例,那么林华教授的上述意见可以很好地解释了赵嘉国等人的研究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林华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20032006年一项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这样一来,中老年人们应该尽快检查自己是否骨质疏松,如果是,不但要继续补钙和维生素D,还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不过,提到骨质疏松,我想起了一本书——《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我曾经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书中有一节《被炒作的骨质疏松症》,部分内容如下:
世界上卖得最好的骨质疏松症药物叫阿仑磷酸钠,2004年就卖了32亿美元,据说可以提高骨质密度。临床实验显示,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有一批平均年龄为68岁、偏差值在-2.5以下的妇女接受为期4年的临床研究,在与不服用药物的对照组相比较下,她们的髋骨折损几率降低了56%。
美国医生兼作家约翰·艾布拉姆森认为:“这对患骨质疏松症的妇女而言,俨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他更关心的问题是:“不过这样到底能防止多少髋骨骨折呢?”未服用药物的年长妇女每年不会碰到髋骨骨折的几率高达99.5%。而服用阿仑磷酸钠的妇女,该项几率是99.8%。换句话说,每日服药的结果使骨折的几率从0.5%降到0.2%。这么有限的结果却在统计的炒作下号称降低了56%的危险性。
根据艾布拉姆森的说法,该药物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是:骨质密度降低的81位妇女为了预防髋骨骨折必须持续服用药物4年以上(付出30万美元的代价)。然而,这种高价购得的效果却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逝。一项长达10年、针对阿仑磷酸钠的研究显示,虽然它有助于骨质密度增加,但并没有证据说明长期服用真能降低骨折危险性——而这却是该治疗的最终目标。
药厂将这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锁定在更年期的妇女客户群。不过数十年如一日地吃药是否能在老年达到有效预防,就很难说了。在髋部骨折的妇女中,有2/3是在80岁以上,她们几乎所有人骨折前就遭受过损伤。经过损伤的妇女通常无法复原,也有不少人甚至需要看护。所以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些年长且容易骨折的妇女。但是仔细衡量一下,这个高危险群体似乎并没有从抗骨质疏松药物中得到什么好处。我们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就可以得出这项结论。受测妇女都在80岁以下,她们若不是被诊断为患有骨质疏松症,就是有较高的跌倒风险(占大约8成)。根据该篇文章,利用阿仑磷酸钠的治疗方法,“对于髋部骨折的发生并不具任何作用”。
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提高骨质密度,但就预防骨折这一真正治疗目标而言,却收效甚微。个中原因就在骨骼本身。艾布拉姆森指出,骨骼有8成是由皮质骨,也就是坚硬而致密的外层组成。此外,若干骨骼还有叫做骨小梁的内部构造。骨小梁形成立体的支架,能在骨骼负荷最重要的部位(如宽骨、腕关节和脊椎等)形成支撑。骨小梁的分支构造与致密的皮质骨相比较,表面积要大很多,代谢活动也会比较快:它能以较快速度将钙质转化为骨质,也可做较快的分解。所以在一般老化过程中,骨小梁的损耗比皮质骨要快。然而一旦这个支架或部位有所损耗,提供再生的环节就会出现损耗,随即这些环节也就丧失了。而通过抗骨质疏松药物形成的新骨质,主要是从外缘,也就是皮质骨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它提高了骨质密度,但骨骼的稳定程度并没有随之增加。
这种生物性原因说明,何以针对健康妇女的骨质密度检测并不能形成医疗保护作用,也无法带给她们益处。在这方面,德国、瑞典和美国都有临床研究作为佐证。其中一项研究探讨了阿仑磷酸钠对于患有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前兆)的妇女的效果: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居然还略微提高。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科技结果评估中心的专家们也同样对这个议题做了深入探讨。他们在一份报告中断言,并没有证据显示“就健康处于停经期的妇女而言,骨质密度检测能预言未来的骨折”。出于职业的考虑,在不久前,德国就将这种针对健康人的骨质密度检测由医保机构支付的法定项目中删除。不过有些重视收入的医生还是会热心提供这项检查,作为健康检查的自费项目(约40欧元)。
我们该相信谁呢?是《无效的医疗》,还是林华教授?从林华教授参与制定的一份《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双膦酸盐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再骨折发生率。推荐使用的双膦酸盐包括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即便林华教授是对的,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充足的解释。

钙和维生素D是营养素,而不是药物?

林华教授强调钙和维生素D是营养素,而不是药物。如此,则没有患骨质疏松的人也需要补充它们。
钙和维生素D是任何人都需要的一种生命存活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来维持新陈代谢。它们是生命的健康营养素,而不是药物,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营养素和药物首先是面向的人群不同。营养素几乎涉及到所有人群,无论患病还是健康,它的目的是让脏器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让人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但药物就不一样,它对健康人群、社区人群绝对不能滥用。药物只针对患者,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的患者,有严格的适应证。
第二是使用时间不同。营养素对疾病可能有预防作用,但这种预防作用绝对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能看得到,通常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长时间保持营养素的补充,人会很健康,脏器功能会保持在很好的状态,这个补充时间是越长越好。而药物的使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一旦疾病缓解了、治愈了,就要立刻停药。中国人说“凡药三分毒”,如果要终身服药,大家都比较难接受,第一说明这个病麻烦,第二说明这个药不行。药物和营养素最大的区别在这。
第三是不良反应。营养素的补充只要在专业学会的推荐范围之内,它是安全可靠的,对人体健康很重要。而药物即使按标准剂量使用,也可能会有副作用,它的目的是治病,病好了就应该尽早停止使用,否则它带来的会是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把钙和维生素D定位成一种药物的话,这个思维就错了。它是一种营养素,它不是为了预防骨折而诞生,而是为了人的生命健康而应用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对人生命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撼动的。
林华教授把补钙和维生素D说得这么好,反倒让我更加疑惑了。上面文中有这样的语句。
营养素对疾病可能有预防作用,但这种预防作用绝对不是一两天、一两年就能看得到,通常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以上。
文中另有一处这样说:
钙和维生素D作为营养素,一定是时间长了才产生效果,这篇文章涉及到的补充时间比较短,我们认为至少要3年,或者5年10年,这种研究是很难做的。
那么,钙和维生素D作为营养素时间长了才产生效果有研究数据支持么?如果有,为什么需要的时间如此模糊?——通常需要35年,甚至10年以上。
此外,对于如何补钙和维生素D,林华教授建议这样做:
就中国人来说,一般3岁以内的孩子没必要专门补钙,我们更强调食物补充;3~13岁,可以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推荐在300mg每天,维生素D根据测量结果,如有不足适量补充;13~40岁,每天建议补钙500mg左右,维生素D在400~500IU;特殊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妈妈,每天建议补钙1000~1500mg,维生素D在800IU左右;女性45岁以后,男性65岁以后,钙剂补充最少要保持在500~1000mg;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补钙量推荐在1000~1500mg,维生素D在 800IU左右,但遗憾的是年纪大了,即使维生素D补充量增加,也有很多是不能转化的。
问题是,如果补钙和维生素D10年以后才能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那么,妇女们到孕期、哺乳期才多补充它们是不是太晚了呢?或者,提前10年补?
即便林华教授的观点是对的,我还好奇——对没有患骨质疏松的居住在社区的50岁以上老人来说,如果此前没有补钙和维生素D,那么还需不需要补呢?如果补,则有可能10年以后才起作用。然而,按照赵嘉国等人的研究,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骨折发生的风险反而增加了。
我还注意到,即使是林华教授这样大力推荐人们补钙和维生素D的人,也认为一般3岁以内的孩子没必要专门补钙。然而,我的小儿子在医院出生后回家时,却有医院的工作人员一直劝我们给孩子买钙和维生素D去补。不用说,人家肯定也是有科学结论支持的。
面对所谓的“科学”结论,我们怎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关资料:
JAMA神研究证明老年人补钙没用?搜狐健康专访中国第一作者_搜狐健康_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214039533_104952?_f=index_select_16

林华教授:补钙和维生素D的意义,远不止在骨骼上 https://www.toutiao.com/a6508545449010397704/

林华│重视骨质疏松人群的健康管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U2MzQ5Mw==&idx=1&mid=2650661762&sn=ee1035937eb3c2d2db671f8f556a69ae

读《无效的医疗》有感_孙旭东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9d5d75d0102wp06.html?vt=4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析PPT课件 - 其它资料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3905672390651.html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