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俞敏洪那么忙,他是怎么做到1个月读40本书的?

2016-04-20 08:41阅读:16
一只悠闲的狐狸,爱上了一只小白兔,从此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这只小白兔再次相遇。读完这本简单的漫画书,心里真的充满诗意。我们每一个人不就是为自己爱着的人活着吗?——俞敏洪《狐狸卜Feribo》读书笔记
最近一个多月,我只读了3本书,却看了40多篇读书笔记,都是俞敏洪写的。深刻觉得读书这件事与时间无关,与内心的坚持和自我鞭策有关。
俞敏洪那么忙,他是怎么做到1个月读40本书的?X

3月份至今,俞敏洪已经读了40多本书,在“老俞闲话”里推荐了130多本书。而且无论多晚都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 负责打理“老俞闲话”的CWO(90后自封“首席微信官”)悲怆的觉得,再也没有比“起得最早 忙到最晚”的老板更让员工崩溃的了啊!
俞敏洪现在的身份非常多元,比如新东方的精神领袖和品牌代言人;2015年初,俞敏洪微信的名字改成了“请叫我洪哥”!“洪哥”是天使投资人。 4月份,在新东方集团二层书店约到俞敏洪的时候,他还要匆忙去处理董事会事宜。
他怎么可能抽出时间大量读书? “我平时朋友圈看的很少,难得翻一翻。我的手机就是工具。”俞敏洪说。 俞敏洪的朋友圈有
5000人,达到了微信容量的上限,要时不时来一次朋友圈的筛选和淘汰。 更多碎片化时间,俞敏洪都用来读书。很多的书,都是在汽车、飞机以及一些会议的转场间隙见缝插针读完的。
老俞有一个读书方法论:“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 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理解和阅读,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这样阅读的范围一定是顶级经典著作,对人类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
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读这样的书,一天只要读一段就行,要反复咀嚼反复朗读,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上、知识上、思想上、高度上都有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比如《百年孤独》,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等。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
俞敏洪这种疯狂读书习惯,最早要追溯到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俞敏洪一年读200多本书。那时候,他身上还带着自卑感。三年高考落榜,即便最后用力过猛考上了北大,与身边的优等生似乎总有挥之不去的差距感。 俞敏洪说读书不但引领他走出自卑,还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人生观、价值观。你看,原来读书还可以拯救和重塑人格啊!
今天,“成功人士”俞敏洪读了N多的书之后终于发现:“我是天性中就带着向往‘诗与远方’的人,就是希望向往更加美好的事情。所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指向这个方向的,从生活到爱情,到工作,都是受这个方向指引。” 他甚至很羡慕写了“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与远方”的高晓松。
无所不知的高晓松自从在《晓松奇谈》里夸夸其谈之后,粉丝群已经老幼通吃,微博粉丝激增到让许多明星垂涎的3000多万。
对高晓松的最高评价是“他怎么什么都知道哇!” 俞敏洪谈到高晓松时说,高晓松相当于是知识贵族家庭出身,父母都是顶级知识分子,从小就是在书斋中长大的,他那种情怀,兴趣,爱好,功底,对于音乐文学诗歌的那种侵入式的气质是很能让人理解的。 “我觉得要向他们学习,我甚至希望我的第二代能变成他那样的人,就是文人气质更加浓厚一点的。”俞敏洪说。
高晓松在文章里确实写过,从小住在清华的老房子里,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梁思成林徽因就住他家前面的院子。小时候有什么问题家里老人就写一张字条,说这问题你去问谁谁谁。找到人家家里,打开字条一看,哦,你是那谁家的孩子,那你讲吧。都是中国头把交椅啊!
其实如高晓松这般拥有这样优越成长环境的国内能有几个呢?俞敏洪的读书不如说是从来就匮乏天然的条件,一种来自内心的自我上进的原策力!
(作者:徐昙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