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拿着说明书看企业

2011-07-27 07:00阅读:1,354
学得越多,体会越深,距离客观现实越近。
观察宏观经济及企业有一个地方确实有趣,就是本来是非常高深、专业的知识、现象可以用常识来解决。又因为经济学的管理学的营销学的理论很多都不容易懂,所以我们这个价值投资群体一部分人更热充于不学习而根据常识来判断。
我感觉这个现象好像跟玩手机差不多,买来一部新手机,一般而言,不需要看说明书完全可以操作,至少拨打电话,发短信这些基本功能很容易上手,但你得到的不会是功能的全部,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需要认真看看说明书才会知道,比如通话过程中长按A就进入录音模式,长按B进入语音拨号模式等一般不通过学习很难知道。
观察市场和企业一样,由小到大的环境经济接触使我们对宏观经济和生活经济有了一个底子,我们能理解很多经济现象和企业行为。但其实离这些学问的全部还很远,我现在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其实不只是介绍营销行为,涉及非常多的行业、企业行为,包括多种的竞争理论、行业周期理论、市场领导者和追随者策略的理论等等,对我这么一个医学毕业出身的理解商业行为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我还发现,多本企业理论的书籍,虽然侧重点不一样,但中间交叉扩展的内容很多,在学习营销过程中能复习企业战略理论,从不同侧面观察市场周期理论,同时可以从多种角度发现某一个企业侧面,相信学习更多,交叉的内容更多,体会更深,离客观现实可以更接近。
以前看某个企业的广告,就觉得这个广告挺好,有创意或者制作细致等整体概念,现在看广告就看广告有没有对产品定位,定位是否太低或者过高,能不能有效传达定位,宣传促进行业发展的良性发展还是直接与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然后通过这个广告我可能进一步认识到企业的营销团队的能力,他在产业竞争中选择的战略集团的位置和下一部进攻的动向。如果我没有看过企业说明书,恐怕不可能看懂。
在细化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探索者迷失了方向,有时候钻牛角尖反而影响大方向的判断,我认为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二者有交叉)应该起到总领的提纲的作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