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银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11-11-01 12:57阅读:
市场上充斥着对银行业的无限看好,仿佛认为现在银行不值得投资就是错的,就是非理性行为,但随着对银行更深入的研究,才真觉得银行不是那么简单。大家更习惯用大众思维考虑投资银行业,包括银行有国家担保不会破产,国家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与银行业的相关性等等,我感觉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是更主要从侧面看银行业的前景发展,没有把利差、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出来,我希望没有把银行问题复杂化,但大方向都没能看清楚,如何保证我有信心投资银行10年以上呢。
1 银行分析的复杂性和不可获得性
银行的业务无非就是资产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但这两个东西就有得玩的。表内和表外业务的种类和概念还算比较好理解,各种票据还有信用证、担保业务等等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资产负债管理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我以前就很奇怪那么多银行在固定存贷利率的情况下怎么就利差不一样,根源在各种银行在资产负债的比例,在匹配各种期限贷款和存款的差异,在于匹配存贷利差敏感性与波动性的结构,在于匹配资产和负债的风险特性和闭合程度。上面讲了那么多复杂的,其实我自己还没搞清楚,但我相信,这些东西我还是能搞清楚的,使我灰心的是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去研究各个银行的具体的资产负债状况,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利差大的不等于就是好的,一定得与相应的风险匹配,究竟怎么判断它的利差结构是盈利能力强而又风险低下的,这又只能根据银行过去的风险控制能力还有风险观企业文化间接判断。
或许利率敏感性分析和缺口管理、久期技术甚至是现代更深入,更具体,因为资本充足率简单易懂,所以资本充足率经常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一环,但其实这个比例仅仅是资产负债管理最基础的一小部分,资本充足率里面的12.5倍市场风险资本这个概念的计算足以用12页纸才能完整描述。单这个角度而言,银行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真不少。
风险经常是隐蔽的,雷曼兄弟破产之前它还是高信用等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借新还旧增强支付能力,或者内部监管失职及缺乏连续性,使得风险被隐蔽下来,风险只有聚集到一定程度超过银行机构所能承受的范围,才以风险损失等形式暴露出来。
利差分析最模糊的地方在于对于平时我们一般投资者经常应用的银行贷款的质量评估银行贷款五类分级法(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还有根据资产分类判断贷款风险(比如说个人贷款就认为是风险低一点),其实是最基础甚至说最低级的风险判断。但事实上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战略风险等,前面讲的风险控制都只是属于信用风险识别的一小部分,但风险管理除了风险识别以外还有风险计量、风险监管、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比如说一个企业的贷款由关注转入次级,两个风险管理能力不同的银行可能因评审周期不一样等诸多原因A识别不了而B能尽早识别,即使二者都识别出来了,B可能采取增加抵押、要求担保、贷款证券化等化解风险,而A又可能做不到,最后B可能更深入评估B发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加强类似的风险管理而A没有相关报告机制,这些风险管理实际能力投资者事实不容易从外部信息获得。而且现代风险管理需要使用复杂的计量模型平衡风险与盈利,但个人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其中参数。
即便解决了其中的复杂性问题和找到了关键参数的途径,从公开渠道获得信息的可靠性也备受质疑,我们可能在分析研究银行业界的过程中使用统计局、银监会等了解4万亿贷款的坏账比例,银行对房地产价格下降的耐受性等建立模型,但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各部门统计数据非常不一致,更可疑的事,各种统计数据指向的结论出奇地一致--银行体系是安全的,风险可控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观察到,银行的融资重来都没有停止过,那融资的必要性究竟是我们银行更稳健更保险还是实际风险大于公开数据风险呢,我们不得而知。我们银行业是金融系统里面系统重要性机构,结论一致的统计有没有出于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而公布呢,我就不得而知了。

2 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如果用5年以上的视野来看银行的话,可以确定的是目前银行是低估的,不确定的是以后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利差的变动方向,这两者的不确定性都直接影响银行未来的盈利能力。国家政策控制银行的放贷与风险控制,以后这也是主宰银行命运的利剑。同时银行盈利能力依赖宏观经济的景气度,而宏观经济的事情不能不说是非常难以捉摸的。
前面有博友提醒我,即使债券市场的发展会促进部分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但绝对无法弥补金融脱媒的影响。金融市场如果以金融创新、直接融资为发展方向,同时引入多种非银行竞争机构的话,银行业发展的前景未必就是一帆风顺。
利差收益占据了银行利润的70%以上,利差市场化是早晚的事情,利差市场化之后的利差变动方向仍然是一个谜团,所以未来银行收益也是一个谜团。
国家为银行提供信用保障,汇金是四大行的董事长,银行业务也因此受制于国家政策,甚至于有时候所有的风险管理都是浮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四大银行巨量放贷,我很有兴趣知道按银行资本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当时能怎样发挥其效果,资产负债期限、利率匹配了吗,贷款审查严谨吗,担保和承诺业务是否一纸批文可以完成,然后到2012年贷款密集到期前又疯狂融资保证资本充足率,银行能这样管理吗,放眼看来,银行未来还是政策的工具,再多的风险管理可能都是浮云。
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国家操纵、宏观经济具有一定不确定性正是使得银行业发展不明朗的最重要因素。
3 银行间壁垒的低下
研究来研究去,银行最大的壁垒在于客户的转换成本,客户转换银行以后的服务差异,还有因服务差异导致的间接损失。所以目前银行营销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于顾客的生存价值,差别化对待最重要存户,形成对某个银行的偏好和忠诚,深入客户的理财空间和生活细节,建立忠诚度,延长客户在特定银行内的生存价值。
但目前银行间的差异化非常小,基本都是全能型银行,同质化严重,银行间员工流动性大,企业文化建立起得服务意识,营销控制迅速被仿制,国有大型银行利用资本和网点优势迅速转型,目前个别业务领先的银行可能只有微薄的优势。
我在文中没有分析对地方融资平台以及房价大幅下跌对近期银行资产的冲击,这方面的分析已经很多,而且近期中央批准发行地方债等举措使我也相信地方融资平台最终不会成为炸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银行的冲击就很难保证。还是有些精明博友讲得好,越过所有复杂的,我们只寻找简单。你说我把消费医药都搞清楚了吗,肯定没有,以后还要继续坚守阵地,坚守能力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