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边际远高于成长
2012-08-02 11:22阅读:1,846
记住:巴菲特从来就没有强调过成长的重要性。
巴菲特说投资的秘诀是什么“第一,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巴菲特不断强调安全边际的话似乎已经了陈词滥调。巴菲特把自己的投资策略描述成“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刚开始学价值投资,看到巴老持有的总是高成长的企业,投资收益都以倍数计,总认为巴老这85%的格雷厄姆非常有水分,暗暗把侧重点放在成长,因为大部分时间成长带来的利润不是价值回归可以比拟的,而且成长常有,低估和安全边际不常有,贪婪的人性弱点使我总是选择性看到成长而忽略风险。
殊知,成长本身也是风险。首先,没有关注风险的成长引来更大的风险,因为所有人都关注成长,使得成长本身变成公司花俏的外衣,劣质企业千方百计获得成长,变卖资产获得的一过性成长,调节伪造财务数据获得的假成长,没有壁垒完全是周期性环境因数产生的短期成长,脆弱的新型商业模式的不稳定成长,靠编故事虚拟的不现实的成长,这些成长的时限性导致成长只是诱惑资本的工具,一旦时钟指向十二点正,南瓜车就会打回原形。其次,成长造就高溢价,一旦业绩未能符合预期,导致因为业绩增长放缓和估值水平下降造成戴维斯双杀。所以说过分关注成长的投资本身就容易滋生风险,风险的暴露招致亏损,导致亏损的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格雷厄姆曾经辛辣指出,对未来业绩的预测,大多是付出学费的猜想。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特别深,投资中恒的时候,满眼都是利润成长,产品缺口、广阔的市场、完美产品结合完美营销,似乎一切都只因为成长埋下了伏笔,随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戴维斯双杀降临,股价从22元一直走到7元。如果我们投资足够理性,这个黑天鹅是不是可以避开?按照巴老的标准,企业有没有稳定的经营史?企业有没有足够宽的护城河?上述两个问题并不难解答,难的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理性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看问题。我们投过多少,见识过多少成长陷阱?就创业板随便挑都能找到不少经验教训,但企业、券商研报的故事照样写,我们照样投,只因为我们真的能在股票市场上确实找到因为成长而盈利的实例,无论这种概率有多低,像买彩票一样,只要有暴富可能,不论赔率多低,我们买了之后就会意淫。买入之后通常我们非常自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即使我们根本找不到稳定确定成长的依据,我们自己就会一本正经地刻意制造有利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于支持自己理念的证据。
我们有没有可能完全了解企业,巴菲特不能,企业高管、董事长不能,我们更不能。借用枯荣说的话,不管你如何努力,也只能是0%-70%之间,剩余30%(只是个比喻)你永远无法掌握。我们做价值投资也就是找到一种方法,使得我们投资的赔率在市场平均水平以上,但既然有赔率就没有稳赚不亏的理由。
如果真的把巴老投资的秘诀当回事的话,我们制胜的关键不在于盈利多少,而在于减少亏损的风险,提高胜率,是什么使得赔率的天平向我们倾斜,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只是估值的概念,就是打折买入企业的概念,其实更深层次的安全边际是基本面的安全边际,就是巴老说的企业护城河,怎样的行业空间广阔、稳定而不容易受周期干扰,是怎样的商业模式不容易被打破,获得怎样的关键资源能力能保护企业的持续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准的盈利能力。安全边际保护我们的投资,估值的安全边际使得即使我们估值能力欠佳,但我们仅仅打5折买入,我们的估值就拥有50%的出错空间;基本面的安全边际使得即使周期更迭,领导人能力低下,企业短期战略出错,政策变化依然能稳如泰山,以高于市场平均的水平盈利,成长成了基本面安全边际下的附属物,是对滴水不漏商业模式的额外奖励。
成功的投资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慎密的逻辑推理,深度的思考,在于把握主要矛盾的能力,安全边际与成长谁重要,不言自明,但要突破贪婪人性弱点,知行一致,还要看悟性。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