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选股标准(millionaire 2013)

2013-04-01 10:00阅读:946
2010年11月份的时候就曾经写过类似的文章,但其实当时价值投资的概念远比现在模糊,选用的标准大多是抄袭梁军儒梁先生的,随着学习的拓展、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成熟,很多看法和理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所以有必要与时俱进总结、更新。像年终总结的说,我目前仍然处在“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目前的选股标准肯定不是永远的标准,希望浏览的博友们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对待。
1 扎实的财务
财务在我的眼里,是企业的初筛条件,也就是如果连财务报表都编的不好看,就没有投资价值。因为财务编制出来就是用来反应企业全方位的经营状况,所以财务可以反映企业质地的方方面面,企业既往的盈利状况,经营的稳定性,行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存在状态,甚至至关重要的企业的壁垒都可以从财务报表看出端倪。但财务绝非选股的金标准(甚至算不上重要标准),财务完全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变戏法(不要骂企业财务员,即使美国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都能看出来。看不懂的直接不选,看得懂但不优秀的不选,看得懂而且优秀的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2 稳定的经营史
这是稳定盈利能力的设置,是年限的设置,如果仅仅是概念,是远大的理想,我表示对故事会没有兴趣。创业板那堆企业没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民生银行的盈利模式没有经历多个经济下行周期的考验,中恒类转型企业没有经历足够的时间认证,借用巴老第二条选股标准“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前面两个是最基本的条件,但已经可以吧A股90%以上的企业滤过掉。
3 清晰的产业前景
这是对行业的设置。我的设定是至少能看清楚10年后的发展前景。
某些行业生下来注定就是没有办法好好盈利的,同质化的产品,无休止的价格战这些力量随时威胁着摧毁整个行业,比如说钢铁,航空公司。
某些行业产业前景完全无法捉摸,比如说今天的家电连锁,到最后究竟是缩小到一种利基产业还是与网购平分秋色呢,无法定论。比如说网络公司,微博馋食着QQ的空间,微信的出现使微博的前景不明朗,这都是几年之内出现的事情。比如光伏产业,新能源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能源成本敏感性使得今天的前景和市场很可能只是美丽的童话。
清晰的产业前景多数存
在于传统行业里面,我们看病吃药、穿衣、吃饭、饮酒、喝茶、住房,这是千百年的定律,“既然已经存在成百上千年了,那再多十年就不是难事”。
优秀的产业应该有大容量,行业本身有壁垒限制外界投资,产业内部竞争温和。
4 企业壁垒
企业壁垒(护城河)是限制竞争,保护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因素(这个讲得太多了,有兴趣翻翻以前的文章)。壁垒有高低强弱之分,如果企业护城河足够深,企业管理因素可以放轻松点(比如说茅台),但如果企业护城河比较浅,企业管理因素至关重要,甚至关乎生死存亡(比如说万科、民生),壁垒跟管理一样优秀的不是没有(比如说白药),但稀缺而且很难找到买点。
5 优秀的管理层
我们分析一个白药,一看既包括医药制造,也有医药流通,原材料种植,还有海外业务部,一个药品事业部下面有几十个产品,一个健康事业部下面N个有概念产品,原材料种植有那个三五七个基地,除了种植还要收购,08年开始搞搬迁,效益怎样自己没个头绪,之前又酝酿白药含毒风波,胶囊含水量超标风波,咋眼看上去,要理顺,要管理4000多人的,营业额上百亿的企业绝非易事。但如果我知道王明辉是一个很牛的人,带领着一个优异的团队,而他经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云南白药,那还不够吗?但单单有人事远远不够,首先评价一个人并非易事,其次,时势造英雄应该比英雄造时势更客观,张近东面对目前家电连锁的状况未必能突围,所以企业壁垒在先,人事在后。

上面就是我目前的选股标准,我再次强调,这是我自己的选股标准,是经历过学习的拓展、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成熟得来的,阅读本文的博友完全可以参考但终究不是你自己的东西,独立思考最重要。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