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份的时候就曾经写过类似的文章,但其实当时价值投资的概念远比现在模糊,选用的标准大多是抄袭梁军儒梁先生的,随着学习的拓展、经验的积累、思想的成熟,很多看法和理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所以有必要与时俱进总结、更新。像年终总结的说,我目前仍然处在“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目前的选股标准肯定不是永远的标准,希望浏览的博友们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对待。
1 扎实的财务
财务在我的眼里,是企业的初筛条件,也就是如果连财务报表都编的不好看,就没有投资价值。因为财务编制出来就是用来反应企业全方位的经营状况,所以财务可以反映企业质地的方方面面,企业既往的盈利状况,经营的稳定性,行业的生存环境,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存在状态,甚至至关重要的企业的壁垒都可以从财务报表看出端倪。但财务绝非选股的金标准(甚至算不上重要标准),财务完全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变戏法(不要骂企业财务员,即使美国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都能看出来。看不懂的直接不选,看得懂但不优秀的不选,看得懂而且优秀的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2 稳定的经营史
这是稳定盈利能力的设置,是年限的设置,如果仅仅是概念,是远大的理想,我表示对故事会没有兴趣。创业板那堆企业没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民生银行的盈利模式没有经历多个经济下行周期的考验,中恒类转型企业没有经历足够的时间认证,借用巴老第二条选股标准“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前面两个是最基本的条件,但已经可以吧A股90%以上的企业滤过掉。
3 清晰的产业前景
这是对行业的设置。我的设定是至少能看清楚10年后的发展前景。
某些行业生下来注定就是没有办法好好盈利的,同质化的产品,无休止的价格战这些力量随时威胁着摧毁整个行业,比如说钢铁,航空公司。
某些行业产业前景完全无法捉摸,比如说今天的家电连锁,到最后究竟是缩小到一种利基产业还是与网购平分秋色呢,无法定论。比如说网络公司,微博馋食着QQ的空间,微信的出现使微博的前景不明朗,这都是几年之内出现的事情。比如光伏产业,新能源技术的更新换代和能源成本敏感性使得今天的前景和市场很可能只是美丽的童话。
清晰的产业前景多数存
1 扎实的财务
2 稳定的经营史
前面两个是最基本的条件,但已经可以吧A股90%以上的企业滤过掉。
3 清晰的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