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两年后回头再看探路者

2013-06-18 09:16阅读:
我之前讲过,商业于我而言最大的魅力之处在于其不可捉摸,谁是谁非没有定式,宝钢100亿的钢铁投资收益未必如我10万开个面包店。我们作为投资者,需要锤炼的是眼光、心态、分析能力,即使我们已经达到李嘉诚和巴菲特的水准,我们面对的依然免不了犯错和挫折,不愿犯错误本身就是最大的错误。
两年前,我写过一系列关于探路者的分析,最后的结论是--
探路者目前似乎很吸引人,爆发式的行业增长,不俗的市场容量,强势的行业地位,利润大幅增长,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估值的高估状态可以隐隐的嗅到狂热的市场气氛,正如开篇第一句所说,探路者还嫩,没有稳定的经营史,现价买入可能要挨戴维斯双杀一刀,也有另外的可能就是探路者持续高成长磨平了估值的高估状态,现价没有买入的人遭遇踏空。

如果我们按照巴老格老的思维而不是被贪婪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我想宁可错过不可做错这种方式更可取。如果我们打算拿企业10年,我们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解决--盛发强的能力和诚信问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大规模经营能力,轻资产策略在企业做大以后是否容易暴露问题等等。等明朗了以后,市场弱周期显现增长放缓或者探路者碰到可解决的小困难再买入应该更好,目前能做得只能是等待。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d020bc70100z3fl.html?vt=4
当时有博友评论说,探路者在50倍PE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机会买入(当时探路者PE一直在60倍以上),当时就后悔了,我告诉他这种高增长很多时候是虚幻的,这种时候买入可能要交很多学费,万万没想到,他生气了,以后我们再也没有交流过。
先不评论投资者该用怎样心态面对不同意见,作为一个纯粹的巴式投资者,当时的探路者
有众多违反巴菲特的投资法则的地方。
1 护城河很窄,壁垒不高:
探路者为新兴品牌,没有经历时间磨练,与国外始祖鸟、哥伦比亚已经在国际上深耕多年的高端品牌来讲,并没有品牌优势,技术实力、研发方面,更是不是同一个级别。作为一个新兴品牌,品牌强度自然要比李宁、康威要弱很多,李宁20年的品牌至今也只能苟延残喘,这种历程对探路者而言并非不能想象。
2 探路者没有稳定的经营史,
规模还太小,上市时间短,上市以前靓丽的业绩存在“做数”嫌疑,探路者代工生产,加盟经营,专注经营品牌的轻资产模式能走多远,其中管理层是否有足够执行力应对其中的管理漏洞。它并没有被时间所证明能持续成功。
3 管理层的诚信问题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个问号。近期盛发强的突发减持也能暴露一定问题。
4 畸高的价格,理想化的“市梦率”估值。
此外,
1 即便是户外运动行业也是一个新兴行业,市场容量按照国外数据类比实在不够说服力,壁垒不高使得本来就不大的市场规模存在被迅速占领的可能性。
2 探路者品牌定位为仅次于国外高端品牌的中高端,高端受国外支配,中端、低端非常容易受国内同行侵蚀,用波特竞争理论看来,成功要活在高低端之间生存非常不容易。探路者的年报季报一如既往的靓丽,但探路者
并不具备包括品牌、技术、渠道、战略优势,他的兴旺发达有可能只是在国内处于先行一步的优势使然,高端户外装备的利润率会使本来就不景气的服饰行业大规模进入,没有上述壁垒很可能在短时间业绩逆转。
实地观察,我们去一下网上商店,户外品牌已经多如牛毛,各种促销随处可见,品牌档次高低难分,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非常明确的是探路者的库存已经开始攀升,目前探路者的依然可以由加大新店数量来抚平库存规模,这种模式,跟股票的炒作一样,可能要到潮水退去(行业增速减慢、销售放慢致渠道强势不再等),才能被识别出究竟谁在裸泳。
借用巴老的话讲“这种高速增长的憧憬绝大多时候只是让我们交学费的甜言蜜语”。
我并不是在评论谁对谁错,或者炫耀两年前的事我判断正确,而是我们必须形成一种态度--时时刻刻思考、自省,无论是对是错我都会尽量客观地评价当时的想法,就像我自我批判投资中恒和苏宁一样,这是能力和经验增长所必须的营养素。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