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害怕疼?!(2)
2013-07-12 20:25阅读:6,796
X
最近看到一个访问,受访者是资深基金经理,他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说话:「价值投资对大部分投资者都不适合,因人性怕痛。」意思是,价值投资牵涉痛,怕痛的人做不成价值投资者。其实这位基金经理说出我们已知的事实,只是他的解释赤裸得令人不舒服。
简单而言,价值投资是寻找股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差别。市场讯息绝大部分时间流通顺畅,出现这些差别,通常牵涉人弃我取的情况,即是价值投资者跟主流投资者持相反意见。这些所谓「抵买」股票不会是很明显的,其他投资者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后不觉得抵买,则价值投资者能看到其他投资者看不到的东西。
价值投资者认为抵买的股票,外表多数不吸引,甚至是跟市场看法相反。短期内这些股票可能全无表现,价值投资者要等,等可能制造痛,这感觉不好受。举例,奉行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坚守信念,持有大量价值远高于股价的股票,需要的是由时间来发功。可是,短时间内,时不与我,基金表现落后大市,基金客户表不满,出现赎回潮,这时候基金经理应坚守信念,抑或暂时背弃信念,希望从炒卖中赚回短期表现?
价值投资者执平货,但执平货这动作很难。平货之所以平,一定有原因,而原因不会是其他人睇漏眼,而是人家睇过,但不认同价值投资者的看法。价值投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资者一买即升的情况不多见,即使买中也要等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以上,而大部分基金客户的耐性是以月和日来计算。
一个真正信奉价值投资的基金,不单需要有信念的基金经理,也需要有信念的基金客户。在投资世界,「有信念」等于「挨得痛」。买其他人没兴趣的股票,买的时候要闭上眼,忍着痛,心里大叫一声「死就死啦」,脸上装出自信。买入之后,股价不动,或更坏下跌,鼓励自己撑下去的只有自己,这过程是很痛。最痛是价值投资者发现身边一些不懂投资的盲毛,大大声同人讲赚大钱。
人很重视现在,我们对将来的看法,很受现在的感受影响。实情是将来跟现在可能完全不同,但我们从现在推算将来的可能性。假如现在已经这么痛,怎挨得到下个月?正如投资者觉得正在上升的股票是好股票,他们不容易接受表现欠佳的股票有本事扭转逆境。投资者不想等,因为等产生不确定,而不确定产生痛。
基金先跌后升,跌的时候基金客户吓破胆,忍不住痛离场,后来的升幅只能远望。价值投资真的很难,找到值得买的股票已不容易,买入后要忍住痛来等,等的过程中不停质疑自己的决定。我在想,绝大部分投资者没资格成为价值投资者,因此价值投资者永远属少数。
价值投资者有一个模样,或者一些性格上共通的特点。这小撮人不需要群体生活,他们独处时不感孤独。价值投资者大部分时候站于与众不同位置,而他们不是从别人的认同制造自信。
在新媒体时代,自信来源愈来愈由别人的认同主宰。
Facebook上like的数目代表受认同程度,甚至攀上更高层次,一件事对与错,变成视乎别人怎看。我留意到我身边的人愈来愈紧张别人怎看自己,仿佛这种群众看法成为自己的个性。价值投资者确定自己是对,基础不是有多少人认同,而是凭自己累积的理据。在新媒体年代,价值投资者更难做,更见矜贵。
读者可能提出,既然主流意见多数不是价值投资者的一杯茶,价值投资者不如少接触大世界,特别是确保自己跟新媒体绝缘,免得受不良影响。我认识的价值投资者对新事物有超级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知多一点,他们对新媒体不但不抗拒,更加要参与其中,扩阔视野。
价值投资者属少数,不代表这些人不正常,只是他们拥有超乎常人的忍痛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来源,是时刻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或称为自信。
(文/蔡东豪 图/选自《好豆哲学》)
--------------------------------------------------------------------------------------------------
怕难,是个人能力不能突破的第一道幕墙。怕麻烦,是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怕疼,不是卖出股票的理由。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投资也不是不劳而获。投资者的劳动就是阅读与思考(巴菲特语)。思考一件痛苦的事情,罗素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可见,投资者不仅劳动,而且强度之大,几欲“绞尽脑汁”。
阅读和思考就是投资者的劳动。思考的投资者能够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不分析不思考,听消息的投资者,倒真的是企图不劳而获。结果会如何?,或许,会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
投资就是重仓实践,关键是在进入价值低估区间敢于买进者才入投资之门,怕被套怕疼、买了就想涨和依靠小道消息投资的人,连投资的边也没有沾到!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