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对中恒最新公告的一些想法

2011-09-01 11:44阅读:
很抱歉,又是谈中恒。虽然中恒一直就不是我个人主要的投资关注标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从中恒事件的发展上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就最新的公告再发散的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这个合作越是细细推敲越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最新的公告中,中恒将合作失败的理由主要归纳为步长在执行中犯了很多错误,比如“交给口服剂团队做,忽视了基础药物招标的很多准备工作,又忽视了产品互相间的竞争性等等”。听起来言之有理。但是,且慢,这些错误真的是低级到了极点啊,别说步长这种在行业里混出了个样的大企业,就是我这样的外行恐怕也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除非我是有意的。

那么步长是有意的吗?那么更加百思不得其解:这对步长有什么好处?且不说这折腾了几个月啥也没捞着还要搭上负面影响,就说3个亿的保证金,那可是真金白银扔到中恒账面上的。换了你,你会在做出了3个亿的保证金给别人账上以后,那么漫不经心的去做后面的事情吗?如果没有之前信心满满的考察和研究结论,你会这么做吗?玩中恒对步长有什么好处?你影响的不过只是人家的几个月,而你付出的可能是3个亿,那么为什么?我不知道。

另外,结束合作中恒本来是非常理直气壮的,扣违约金也是完全合法的。但是这次中恒对步长简直是很宽容,1分钱不扣(1个亿扣款都是手续性的暂扣)。理由依然让人很迷茫:一是怕影响交接,二是步长说12个月还没到。我们来看看:交接的抵押款是5000万,而如果步长不好好交接你可以扣他3个亿,谁怕谁?步长说破了大天也不过是个销售商,生产存货都是中恒的,你怕他什么最多打官司(稳赢)然后再也不给他货了?而且中恒后面说了,老销售商依然很给力,今年一切都是中恒自己和老销售商在做(公告说今年业绩的95%是自己完成),就算步长撂挑子了,你怕什么?另外,步长已经履行合同快10个月了,就差2个月就满1年,明显的托词,而占据各方面优势和主动的中恒为啥那么容易让步?毕竟,目前来看中恒是受害者是吧?为什么中恒受到明显伤害后表现的是全面的妥协?我不知道。

其次,企业的战略是过一阵子就可以有一个新的想法吗?对于行业特性造成对企业发展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企业发展的哪些环节必须是靠自己建立,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最薄弱的环节到底是什么,这些难道不应该是好好考虑清楚以后才做决定的?坦
率讲,我们抛弃所有的“阴谋论”,仅就本次合作之前那么突然的做出如此彻底的决断,然后合作条款中如此明显的漏洞,之后又因为本次合作的挫折而180度的掉头重新回到老的模式,至少可以得出“管理层行事过于草率,赌性较重”的结论。在最早一篇的分析中我谈过,这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是非常需要警惕的。

最后,中恒公司是我见到过的最关注“年度业绩目标”的企业。几乎每年都会给出一个非常明确、而且幅度相当大的“业绩目标”。即使到现在,中恒依然在保证“今年仍然可以完成目标”。当然我想很多人对此是非常赞赏的,而我个人却还是很不理解。就是做过实业的朋友都知道,除非是在一个非常稳定且竞争也很弱的行业,否则对企业业绩增长的情况就算是老总来做也很少有靠谱的。大多数最优秀的公司,可有年年都对自己企业业绩增长目标有那么明确的要求的吗?这不是不作为,而是事实上真的必要性不大——做好该做的,单年的业绩是很多综合性的结果,有较大偶然性的。这种方式,除了给了市场很大的预期外,其实对于企业本身的经营并无任何实质性的促进(公司其实都有业绩目标,但很少会随便在年报里传递给市场以免给自己造成被动)。当然,要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可以理解为公司非常的进取,而且信心满满。

总之,我还是说,这些个“不得其解”远远不是什么证据确凿的“结论”。但是投资并不是打官司,需要证据确凿才能做决定。对于中恒的这些问题,抛开具体的投资等等都不谈,我想仅仅就观察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商业逻辑性等等方面感知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恒的血栓通不是类似绿大地或者紫鑫药业那样的虚幻,而是确有一定需求的产品,但是一笔好的投资,需要考虑的远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已(除非是强大到了茅台的地步)。特别是在一个特定的价格背景下,需要考虑的东西就越多。在做任何一笔重大的投资决策前,多问问为什么,总归不是个坏的习惯。特别是,要问问自己,对它的理解有没有超越市场普遍的认知或者独特的价值发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