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2012年投资展望:明天依然是美好的

2011-11-22 08:50阅读:
现在一谈投资,如果不先来一段“宏观经济形势”的大演讲恐怕会显得“很不专业”。不过我就是懒得搞那些东西,所以我接下来将只谈谈常识。实际上我认为每年谈市场策略是个很无聊的东西,好主意好几年能有一个就不错了,哪儿那么多的“金点子”?而如果一个所谓的“好主意”如果连3、5年的时间周期都无法穿越,还算好吗?

所以以下所谈大多是“老调重弹”,担心浪费时间的朋友可以先退场了。首先我们不妨思考,股市的走势到底是被什么驱动的?在我看来,是由于“三个价值”之间的不同步认知所导致的:
第一价值:企业的内在价值、第二价值:企业的账目价值、第三价值:市场的预期价值

在我眼里它们的关系是:企业的内在价值是股市长期运行的根本要素,账目价值是企业最直观和浅薄的价值体现,而市场对于企业未来价值的预期的不同,将决定给予哪些企业以账目价值多高的溢价。投资者应该理解其关系,并且评估这种关系变化的态势。泛泛的谈所谓“市场如何如何”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市场本身的结构和状态就是非平衡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那么回到现在,上述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要分情况来看,我认为依然分为三类情况:
第一种:企业内在价值不确定性高,但市场已经对此有提前和较大幅度的预期(也就是在业绩下滑之前已持续大幅的下跌),因此反映到对账目价值的溢价极小;第二种:企业内在价值确定性高且前途广阔,市场对此已经有所预期(抗跌慢涨),对于账目价值的溢价较高;第三种:企业内在价值的不确定性高,市场误将其理解为第二类进行高度预期(快速上涨并高强度波动),其账目价值的溢价已经相当高昂。

第一种情况的代表主要是“地产轴心(是不是有点儿邪恶轴心的意思^^)”,第二种情况的代表是“高价值未来优势型企业”,第三种情况的代表是“概念和故事尚未被证伪的”+“目前处于高增长但实际竞争力可疑的”。很显然,如果一定要说就2012年定一个基本策略的话,我认为是:

极力避免被第三类企业可能的“负回归”杀伤(戴维斯双杀),耐心持有稀缺的第二类企业(不低于企业实际业绩的投资收益可期,如果出现阶段性利空的杀跌会是机会),重点观察第一类企业可能存在的“正回归”机会(一旦出现,将是弹性最大的)。
注:第一类企业并非只有地产链条上的企业,实际上一些低端制造业由于受到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海外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也下跌的非常猛烈。

对于前2条可以说与11年的策略基本没区别,不再赘述。重点谈谈第三条:对于明年的市场,我认为最大的看点就是08年来最大的悬念可能将破题:房地产到底是软着陆还是超预期的下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影响,到底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冲击?

对于地产股我保持中长期的不看好。因为这不仅仅是面临房价下跌的一次性因素,住房格局的改变、人口趋势的演变、房地产投资属性的减弱、房地产运营成本的上升趋势等等,都是一个长期性的不利趋势。而对于银行,我倒是认为如果出现业绩的负面因素,将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会。实际上,目前的银行的估值已经相当的低,以民生为例6倍的pe,1倍多的pb。即使明年业绩下滑50%也不过12倍的pe,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价格的调整可能已经暂时领先了银行可能的业绩风险。我对于银行未来的业绩增速不抱乐观。但很显然,即使是一个业绩平淡的企业,在价格的影响下其也面临一个投资价值的临界点。目前来看,我认为银行已经进入这一临界点。

当然,如果事实比我们想象的严重,银行的问题不是“业绩下滑”而是爆出亏损,那么现在的价格可能未代表充分反映了事实(也就是下跌空间被打开)。但同样,如果这一状况出现,可能反而是很好的投资机会——只要你认为中国的几大银行股不至于倒闭,且其未来的运营空间还有较大的改善余地。

我们也许不知道低迷的行情和市场情绪还会持续多久。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回顾一下彼得.林奇的那句经典之语:当市场被恐慌所笼罩的时候,我强迫着自己去思考更大的局。这个更大的局是什么呢?对我而言:

就是中国的伟大成长依然值得期待,就是几乎每一个我所认识的人都在为了美好前途而踏实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就是市场依然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和巨大的投资机会,就是中国依然在不断开放中和保持着谦虚自省,就是值得尊敬的企业和企业家正在越来越多,就是长期来看阶段性的下跌只会带来更高的潜在收益率并对准备好的人更加有利...

我当然知道现在敢在网络上讲上面这几句话简直会在几秒钟内被扣上“五毛”的帽子或者被嘲笑为“盲目乐观主义者”。然而我不在乎,我也说过向来对“政治、宗教、投资”这三个东东没有辩论的任何意义。5年后让事实来说话岂不是更好(就像在09年初我谈消费内需的巨大投资前景被嘲笑一样,现在的事实已经做出回答)?

那么就算是看好长期前景,毕竟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时间的,可能期间会有很多动荡。具体该如何应对这种经济转型的复杂背景下的投资呢?
我不禁想到《孙子兵法》中,对于“善战者”的描述: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真正善战的人,他的胜利既没有谋略过人的美名,也没有勇猛过人的传颂)。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的善战者,是不会让对手与自己“费儿泼累”的;真正的善战者,只不过是在最有把握、风险机会比最佳的时候出手“拾起”胜利,所以外行看起来似乎“太容易了”——而不是追求在危险的战场上杀他个七进七出这类小概率事件,虽然这类事件更具有千古流传的特质。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大师们的出手一般都平淡无奇,甚至谈到重大判断时的几个着眼点时也是那么朴素。相反,总是津津乐道于自己曾经在险象环生中得胜而归的倒是问题很大——老把自己折腾到险象环生的境地,何苦来的?又能持续多久?

所以,善战者,首先不能乱开战,少做无用功;而在具有充分胜率的时候又要敢于做决战,有捕捉“市场无效”的能力。是道理归道理,啥叫“充分胜率?”怎么进行“判断”,那可都不是靠蒙的,是要靠底蕴的。
所以,这都很公平。还是那句话: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希望,即将过去的这年,大家都可以跟自己说一句:我又进步了。

最后,在现在这种接近全面恐慌的时候,请强迫自己把眼光放远,不要只算计眼前三寸的那点儿小得失,试着仔细思考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机会是什么?试着去对一个较长周期里的利益进行规划。然后对自己说一声:明天,依然是美好的。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