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思进的投资课堂——第十一课:学会如何不亏钱

2020-01-09 20:13阅读:
文 | 陈思进
你好,欢迎来到思进的投资课堂。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在一轮又一轮的救市政策中放出了天量的资金。通过华尔街所用的金融化手段(即证券化或期货),尤其在全球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下,借助于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把黄金、白银、石油以及全球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使资产价格脱离了合理价位而出现泡沫。
然而显然,天量资金通过杠杆,其结果令金、银等贵金属产生了天量的泡沫。
只要市场发生哪怕微妙的变化,如交易所的去杠杆化,市场会立刻做出反应,认为资源类商品泡沫过大,像索罗斯那样敏感的金融大鳄就会做空。只要一点火星,便会导致资源类商品泡沫的破灭。
有史为鉴,是泡沫就终归要破。通常情况下,泡沫从哪儿被吹起,最终就该回落到哪儿,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意思很简单,一旦经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哪些热点出现了泡沫,就千万别去凑热闹。大家都怕现金会贬值,但如果一不留神在高位买入“泡沫商品”,那就不是贬值的问题了。那时,相信被“套牢了”的投资者应该明白了,他解套的那天,其实就是下一个“傻瓜”接棒的那一天。
其实,名画、古玩能不能保值的问题和钻石、黄金一样。曾经, 美国一位著名画家的三幅现代画,拍出了100万美元以上的高价,后来才透露出,其中有两幅画是他女儿四五岁时的涂鸦之作;还有一幅画则更离谱,是家里一条小狗的大作!
2011年以来,金丝楠行情突然爆发,成为最疯狂的木头。高峰时,一根金丝楠乌木从最初的几万元,炒到了几千万元的天价。但疯狂过后的行情,又让人措手不及。2014年底,金丝楠乌木突然大跌。从从几千万一根,一路跌至2、3万一吨,又成了一个投机品的典型案例。
除了“名画”
和古玩,像名表劳力士、名车劳斯莱斯、名包LV等,它们的卖价远远超过其真实的价值。也就是说,那些东西的“价值”在于下一个买家愿意出多少钱来接手。如果有闲钱买来亵玩一下倒也无妨,但它们本身无法带来收益,所有的收益都取决于下一个买家。指望保值增值,那就和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击鼓传花一样,得祈祷下一个傻瓜出现了。
股市翻脸无情跌宕起伏,往往使投资者猝不及防。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说过:“只有通过长期持有股票基金,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是,这需要非常强的意志力。”
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很多人由百万富翁沦为赤贫,甚至精神崩溃自杀。当时彼得林奇管理着100多亿美元的麦哲伦基金,一天之内基金资产净值损失了18%,亏损高达20亿美元。林奇和所有基金经理一样,只有一个选择:抛售股票。
一年多之后,林奇回忆起那一刻,仍然感到害怕:“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世界末日来临,还是我们即将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或者是事情还没变得那么糟糕,仅仅是华尔街即将完蛋?”
林奇发现,在1987年10月华尔街股市暴跌1000点之前,没有任何一位投资专家或者经济学家预测到股市将会崩盘,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事前发出警告。既然我们无法预测股市,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预测股市。投资者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普通百姓入市之前,应该关注的是公司。不管股市暴跌还是暴涨,都是如此。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在投资生涯中千万不要做最后一个傻瓜。资本市场有个著名的博傻理论,即是指在资本市场(如股票、证券、期货市场),由于人为炒作和投机,人们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
同时千万不能不做研究就投资,犹如玩扑克牌不看牌面,是盲目和必输无疑的。每一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个公司在做什么。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价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是100%相关的。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