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近现代货币经济学流派:近现代货币理论(一)

2020-02-11 20:17阅读:
在经济学领域,货币理论林林总总,众说纷纭,远欠成熟。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Alvin H. Hansen)的话说:“货币理论还是待开垦的处女地,甚至还不能给学生一本系统的全面的著作。”
下文简单介绍近现代经济界影响较大的几种货币理论。
近现代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历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称为“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鼻祖。1776年他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认为“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会有效地调节经济运行,意谓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受自己的利益追求驱使,但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容许生产力快速增长,市场的茁壮刺激了分工,而这又反过来加强生产力。他的学说为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近现代货币经济学流派:近现代货币理论(一) 亚当·斯密
在货币理论方面,亚当·斯密尽管也看到了货币的储藏、支付、价值尺度等功能,但是他强调的是货币的基本功能:流通功能。
亚当·斯密基于人性自然规律的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曾经促使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的经济得到长
足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缔造者,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在19世纪中叶,提出了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创立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以当时主要的英国政治经济学家为起点,其中包括了亚当·斯密、托马斯. 马尔萨斯与大卫.李嘉图。马克思在其重要著作《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是实行计划经济。
卡尔·马克思
近现代货币经济学流派:近现代货币理论(一)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到货币的本质,逐步展示出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货币理论体系。
他指出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其关系式为:
M=Y/V
M:货币需求量
Y:商品价格总额(社会总产出水平)
V: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
马克思在讨论货币产生与货币形式发展的基础上,为当时的金本位制纸币归纳了五项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马克思批评了只是强调货币的流通手段即交易媒介职能,而忽视或否认货币其他职能的观点。他以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货币不仅是资本的前提条件,而且是资本追逐的唯一目标。因此,正是货币贮藏与信用功能所产生的市场价格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导致了现实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变动;所以,货币的贮藏和支付(信用)职能在马克思货币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19世纪后期,信用纸币开始广泛流行。那时货币的信用基础还是黄金,黄金依然居于主导地位,国际收支平衡波动导致黄金的流动,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给。人们仍然认为经济可以按照自发的力量,即根据收入、就业、产出和价格,特别是黄金的流动,理所当然地进行自我调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正统”货币思想继续控制着国际思潮,各国急于恢复金本位制。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里,新的货币观逐渐占了上风,从金本位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在不考虑收支平衡的情况下自由地追求内在稳定和充分就业计划。
1931年的德国、英国,1933年的美国,1936年的法国等相继在国内放弃了金本位制。至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宣布放弃了金汇兑本位制。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金本位制纸币时代结束。(待续)


延伸阅读:西方经济学六次革命
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经典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的产生,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2.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4.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5.20世纪60年代,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6.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所谓“理性预期革命”,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多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