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分散”系列谈(一)
2012-06-30 11:02阅读:4,075
“适当分散”系列谈(一):
分散与集中投资的实质
李 剑
在确定好企业,好价格并且长期持有的基础上,一个较好的投资组合究竟应该拥有多少只股票为好?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分散化是价值投资“安全边际”思想的组成部分,任何股票都有个股风险,而太过分散又失去了先进性难以战胜通货膨胀或股市大盘。
在系统介绍投资界各个流派、各位大师关于适当分散或适当集中投资的理念与实践之前,我必须指出这个问题的本质:
一,投资的数量问题就是投资的能力问题。
有效市场理论的创导者在投资实践上是能力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他们除了在理念上走火入魔导致谬论百出(他们认为市场价格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完全合理,没有选股的必要,自然也不存在价格和价值的背离,甚至利用内幕消息也无法赚钱。这种说法在市场中特别是庄家横行的中国市场简直是天方夜谭。)之外,在股票选择上这班学究们居然甘心承认用猴子投掷飞镖也比自己选股强。
很多共同基金的管理人由于持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二百至五百个以上的股票组合,其业绩远不如集中投资精选的优秀企业的明星组合。并且由于频繁操作,业绩甚至还不如完全按兵不动的指数基金。这是巴菲特以前长期观察到的现象并且现在还在世界各地发生。
很多人承认能力较低,买入指数基金,能够分享股市总体长期向上和公司不断分红的成果,也打败了不少专业基金和大多数在市场上胡乱操作的股民,但与严格选股集中投资的巴菲特派别比起来,回报远远要落后得多。中国目前就有个绝好的例子可以作证:十年前上证指数2200点左右,现在还是2200点左右,买入指数基金除了分红外几无回报。而不少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精英人士,十年获得了十倍左右的回报。
东方港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钟兆民先生在中国投资界有句名言:“一个老婆、两个儿女、三只股票”。一听就知道这是投资能力极强的人发出的信心满满之声。当然,我们在私下交谈中他也认为,如此高度集中是他个人行为,管理别人的资产还是要稍加分散一些好。
在这个问题上,巴菲特有很多警句和解说。比如“多元化是对无知的一种保护”、“如果你是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到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那样做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些分散投资的信奉者会选择一些在他喜欢的公司中名列前20位的公司来进行投资,而不是很简单地只投资于他最喜欢的公司------他最了解、风险最小并且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
上述事实都说明,分散或集中因人而异。股票的数量与投资的能力密切相关。集中的程度与投资能力成正比,分散的程度与投资能力成反比。
二,适当分散问题,就是科学地建立投资组合的问题。
好,谈完了本质,要谈一点逻辑。凡事总有个度。专业知识全面、投资经验丰富、投资能力强大的人,完全有资格和有必要集中投资。但无论如何,强调集中投资发展到只持有一只股票的人,一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历史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掌握一家企业的所有信息,能有效把握一家企业的未来前景,能精确算准一只股票未来的涨跌幅度,能完全回避这家企业隐藏的或者将会遇到的所有风险。所以投资能力强大的人依然需要研究集中投资集中到什么程度。还是要研究适当分散的问题。
用中国的话说,适当分散是投资“中庸”之道、“和谐”之道。而“中庸”、“和谐”的柔弱胜刚强的先进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
那么,到底适当分散应该分散到多少?适当分散仅仅是指数量,还是包括品种和市场、地域?各种分散的风险程度和回报有些什么区别?特别是,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巴菲特先生引用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妙语的含意:“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在全面熟悉历史的基础上慢慢探讨。
下一篇: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