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段说:伊利会是下一个三鹿吗
2012-06-15 10:09阅读:17,821
这两天本来还想写一篇《不管何时买入伊利现在都赚钱》的博文,因为伊利股价超过24元,复权后超过48元,是上市16年的历史最高价。结果昨晚就出了这次问题奶粉事件,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也因为问题奶粉折戟沉沙的三鹿和差一点因此夭折的当时整个国产奶粉行业。
伊利会是下一个三鹿吗?
今早开盘伊利毫无悬念地跌停板,在跌停板价格上的卖出挂单超过1亿股。在这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不讨论经营与行业,这是潘刚们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承受能力我是不会持有伊利近四年时间的,中国的食品行业安全问题是所有投资者必须毫无保留条件地接受的,否则就得像远离毒品一样永远回避,呵呵!
我觉得,伊利是不会成为下一三鹿的,因为目前资本市场的情况、公众与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心态、伊利的危机公关能力都和四年前大大不一样了。今天另外两只三元、光明没有随之下跌而是涨幅超过3%就能说明这一点。但是,这次事件对伊利的影响一定不是一个跌停板就能了事的,我们都知道有一种游戏叫多米诺骨牌,呵呵,伊利现在的薄弱之处不算少,从哪出问题或者出不出问题,呵呵,WHO
KNOWS?奶粉是伊利最可圈可点、最有想象空间的产品,潘刚和整个管理层不可能不重视,而且最近几年相关事件出了不止一回,但是伊利最后还是出事了,这只能说明目前国内奶粉企业是避免不了这类事件发生的,没发生只能算是运气好而已。这才是这个行业最根本的问题。伊利在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下高速增长,看来不仅野蛮而且这种低成本扩张确实是代价不菲,几乎是在刀尖上行走,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粗犷式经营才能赢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食品安全,除了企业出身邪恶之外,其实就是个成本问题,在一个劣币可以驱除良币的市场体系和政府监管下,不出问题只能依靠祈祷和碰运气。
但是对于投资来说,我们不是买彩券,我一直觉得伊利6倍PB虽然还不至于高处不胜寒,但也绝非便宜,因此上一次还是在23元卖出一部分,而且其实从20来元(除权前)的价格我就卖了了不少,后来看应该确实是“损失不少”,目前的仓位,只要伊利不倒闭都不应该卖出,呵呵!如果连续N个跌停板,可能再把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23元卖出的买回来吧!企业的品质和适合自己的仓位,其实都很重要。因为就像潘刚不知道哪一天会出现问题奶粉一样,我们也不知道那个股票就一定会怎样,我们能且只能为之付出代价的是:大概率投资机会。至于到底是量化的多大,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和投资方法来来说,是因人、因事而异的。
(下面是我今年3月3日的博文《伊利又到减仓季》)
伊利2011年报出来,我的第一非条件反射就是减仓。不过我和老婆都忘记了股市账号和电话号码,呵呵,好久没操作了,这应该是在间接表扬自己吧!最后终于在查找和回忆的共同努力下,23.3元卖出一部分伊利。有个趣事:老婆当时很害怕因为有个账号客服人员竟然说没有股票,呵呵,后来才发现记错。了股东资金账号号码!其实卖出时都没有仔细看年报,但是我只是觉得现在的伊利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的状态,这种时候我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希望有机会再买回来,当然不管怎样也会保留一些伊利一直不会卖的。很多朋友批判我说刚刚说“2012年是牛市”你怎么就卖了呢?其实伊利和大盘几乎没啥关联,另外目前确实现金多了点,得琢磨买点什么,淘米一直没到我的买入心理价位,已经关注很久但是没有买。其实目前伊利的PE不算高,PB当然对于风口浪尖的公司来说也不是很高,但是我对伊利下一步融资等等有很多小人之心的考虑,伊利会不会在经营业绩、会计安排、投资兑现等等方面做些配合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而且我一直崇尚“适可而止”是投资的最佳、最快乐的境界,索罗斯语。这三年半和人家大师们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体会甚至教训。
(2009年5月,我大概持有伊利半年多之后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紫色文字):
ST伊利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今年销售额210亿、利润5亿,我觉得如果天不塌下来(不可抗力,如地震和三聚氰胺)的话,完成这个业绩任务的概率是100%。之所以能够如此替管理层打包票的原因是,即使销售团队没做到,会计团队也一定做得到!因为上一次三聚氰胺亏了个够嘛!管理团队面临的困难:我觉得不是销售额和利润任务,而是运营资金的短缺、非液奶业务的优势、团队渠道的性价比。投资机构面临的困难:我觉得是波动幅度,如果在未来的三个季度之内没什么波动的话,对机构们来说甚至要比阴跌还要差得多,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不高。喜欢伊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行业的价值链里,中游最有话语权。因为伊利等企业是从一大堆小的供应商买,然后向一大堆消费者卖,没有大的供应商和大的客户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佳的选择,这样的行业的品牌才真有可能具有价值。当然和可口可乐相比,还是要差一些,因为可口可乐甚至都不需要买什么东西,水而已。
和很多人都讲过,我是2007年看到一本歌颂牛根生等的《蒙牛内幕》之后才对伊利感兴趣的,在这样一个“强大、高尚、有故事”的竞争对手面前,伊利活的还不错,这本身也应该是个奇迹吧,这就是我最初的逻辑。当然,伊利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并且认真分析有用的企业,这和平安完全不同。我甚至去过很多小超市和商店,因为当时我有点怀疑那么多伊利奶粉卖哪儿去了?另外,还间接了解过XXX/XXX大超市的销售情况。但是和分析公司财物与业务相比,从人性和商业两个角度评估企业,可能是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适合的能力圈之一,如果能对这个行业还有一些了解甚至参与其中那就好得不能再好了。不过几年前我就失去了这样一个投资大机会,当时在创维工作、我还写过一篇博文号召大家买创维,当年创维上涨30倍远远超过我经常沾沾自喜的伊利,但是我和很多创维员工一样,却都在买平安,呵呵!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