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家下午茶之九十五:李海鹏赚钱术(三) 像搭积木一样做投资决策

2012-11-26 11:35阅读:73,406
这是关于债基高手李海鹏的系列第三篇。   上周我们讲到了固定收益投资的“普适六环”,环环相扣。
  但对于各位关心固定收益投资方法论的读者们来说,到此为止显然还远远不够。
  如前所述,固定收益类投资并没有股票投资的那么多流派之争,大家的玩法都一样。那么,为什么彼此间的业绩差异会那么大呢?
  比如,为什么南方基金能够在今年债基的前十名中占据四席?
  我当然要把这个问题抛给李海鹏。
  “今年我们在这六个环节都没有出问题”。李海鹏说。
  这个回答很有味道,不够相信依然不能满足你的胃口。
  于是我接着问,李海鹏接着答,“分歧在于判断。”
  比如,如果判断经济将要反弹转好,那么应该高配短期债和信用债。
  如果判断经济仍然不好,应该高配长期债和利率债。
  他接着回顾,今年上半年,南方基金的债基大约赚了10%,“其中有4个点来自于权益类投资。”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李海鹏团队在第一环,大类资产配置上做得很漂亮。
  而在类属配置上,他回忆道,年初买的是长期债为主,到了6月份,预计到风险,开始换可转债,所以三季度的回撤相对较少。
  说到这里,你应该开始明白了。
  没错,固定收益投资的最核心能力,是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能力。所以我一度怀疑,真正宏观经济的高手,都流向到了固定收益部门。
  那么,在具体的投资方法和模式上,李海鹏团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李海鹏介绍,在团队的运作模式上,业界基本上分为两种形态。
  一种是“一条龙”模式,就是在固定收益投资的六个环节,从头到尾都要涉猎。比如,一个人既要研究宏观,也要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等等。
  另外一种是模块化模式。不同的人分工明确,研究不同的模块。然后像搭积木一样,把各个模块的研究成果组合起来,形成最终投资决策。
  “我们早年是用的第一种模式,后来已经转成了第二种模式”。他补充道。
  我问,“是不是第二种模式优于第一种模式?”
  他思考了10秒钟,然后回答,“在彼此协同良好的前提下,是这样。”
  他进一步介绍,目前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的研究员分为宏观研究、利率研究、信用研究、可转债研究、衍生
品研究等多个类别。不同的研究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边界。
  而基金经理也细分为偏债型、纯债型、货币基金等多种类型。
  至于对基金经理授权的问题。
  他们的投委会会对每只基金单独授权。根据每个基金的特点,以及基金经理的经验、资历、特长等,进行不同的权责分配。
  最后,我们谈到了固定收益投资的业绩基准。他告诉我,可分为三个级别。
  第一级别是长期战胜债券指数,做到这一点比较容易。
  第二级别是长期战胜三年期定存利率,有一定难度。
  第三级别是长期跑赢同业,你可以想象下,这个难度有多少。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