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家下午茶之九十六:冠军魔咒(一) 为何公私募冠军的业绩如风中之烛
2012-12-13 09:41阅读:6,796
这几位算得上是近几年投资界异军突起的代表性人物,想想他们当时的光环和之后的黯淡,我忽然有种淡淡的无奈和感伤。
这一个个名字,忽然冲上云端,又忽然砸向地面。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到陌生。
如同一个事先安排好的低调轮回,又像一个被看不见的线所牵着的木偶。
跳到脑海里的是老子的那句话: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市场里,几乎我见到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牛。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穿越周期。
然而很少有人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如果每个人都能穿越周期,那么周期也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穿越周期一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称之为“小数定律”。
这个定律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起初自认为很牛的人,最后发现真相是自己被市场玩弄于股掌。
这也是我观察了很久,但一直没有动笔去触及罗伟广的原因。每次的故事情节都很雷同,只是这一次的名字换成了罗伟广。
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成名于2009年,当年他掌管的新价值2期净值飙涨近两倍,一举拿下阳光私募冠军。
但随后的噩运来得太快。
2011年,新价值2期的净值累计下跌了32.06%,在全部868只可比产品中排名第793位。
2012年,截至11月末,广东新价值旗下的23只产品今年以来平均下跌27.16%,其中19只产品业绩排名在全部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垫底,表现最差的黄金优选2期1号今年以来跌幅达到45.67%。
我不由得想起半年以前,我在专栏里写到另外一个提前“摔伤”的前冠军常士杉时,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对于每一个想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的朋友,请注意这三道“冠军魔咒”。
1.荣誉越高,预期越高。
提高的预期,让你越来越倾向于冒进,而不是保守,于是,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
2.光环越大,认错越难。
冠军、高手等标签的获得,自我认知的膨胀,会让你越来越不愿意认错。表现在操作上,就是止损不坚决,甚至不切实际地幻想行情向自己预期的方向运动。于是,错误的后果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