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已是另一个世界。
你好,这里是南极,天堂湾。
从这里看尘世,别有滋味在心头。
上周的专栏中我再一次提到了“冠军魔咒”。这是半年里我第二次用到这个词,情节惊人的相似,只不过上一次是常士杉,这一次是罗伟广。
这两位我都认识,都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作过或深或浅的交流。有一点你不用怀疑,他们都是聪明人。
但面对“冠军魔咒”时,他们都栽了跟头。
毫不夸张地说,破解这个魔咒,一定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不然的话,你身边早就已经多了很多常胜将军。
但好消息在于,我们也不是毫无办法。
还记得丹尼尔·卡内曼吗,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因为在认知偏见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接下来我要介绍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于破解“冠军魔咒”将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最大敌人,正是一种认知偏见。
请允许我先从人的思维说起,我们不妨把人的思维分成两种类型:直觉式思维和反省式思维。
直觉式思维又称第一系统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的印象、联系、感觉、意愿和行动准备,都是自然产生的,无需主观努力。
反省式思维是第二系统思维,来的比较缓慢,需要主观努力,刻意思索。
大多数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一系统思维。
你可以想象下,你在熟悉的路上驾车,使用的是第一系统思维,一切自然而然。然而在意外收到罚单之后,回忆在哪个路段超速,则是用的第二系统思维。
毫无疑问,第一系统思维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但它的弊端在于,它非常善于编故事,而我们又往往意识不到这种思维的运作,所以就可能受它误导。
这正是认知偏见产生的温床。
而更加吊诡的地方在于,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都很难发现自身的认知偏见,更别提纠正它了。这就好比,一个人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身体离开地面。
那么,怎么办?
丹尼尔·卡内曼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仅仅提出认知偏见这个概念并不能帮助人们变得更加智慧。问题的真正要害在于,如何尽可能地发现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