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交叉纠正——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第二系统思维来侦测别人给我们的建议中存在的第一系统思维错误。反之亦然。
这个工具箱由12个问题组成,分为三个小的工具箱。
第一个小工具箱由3个问题构成。
1.是否有理由怀疑该提案存在动机性错误,或者说,提案团队是否会为了私利而犯错?
2.建议者是否感情用事。
3.提案团队内部是否存在不同意见?
这3个问题,是决策者自问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建议者的动机、情绪以及可能的内部分歧。
第二个小工具箱由6个问题构成
1.提案团队对情况的分析,是否过多地受到类似显著事例的影响?
2.其他可靠方案都考虑过了吗?
3.如果要求你一年之后再就此事做决定,你会需要哪些信息,你现在能搜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吗?
4.你知道提案中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吗?
5.你是否看到了光环效应?
6.建议者是否深受以往决定的羁绊?
这6个问题,是决策者问建议者的问题——利用自身的第二系统思维,对建议者的第一系统思维进行三维纠偏。
首先,水平维度上,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案?
其次,时间维度上,如果来到一年之后,你会需要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当下是可得的吗?
如果回到以往,是不是有什么典型的经验或者教训影响了你的结论?
再次,流程维度上,提案里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是否足够可信。
第三个小工具箱由3个问题构成,决策者用来评估建议本身。
1.对基本情况的估计是否过于乐观?
2.假设的最糟情况是否足够糟糕?
3.提案团队是否过于谨慎?
这3个问题,主要是沿着风险的两端进行拓展思维。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了。这12个问题,恰是一套利用第二系统思维来检验第一系统思维的标准流程清单。
为什么它会对破解“冠军魔咒”有用呢?让我们更深入点来看。
“冠军魔咒”的本质是一种认知偏见。因为获得冠军这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