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很喜欢思考,偶尔写作;他是高等院校教材《投资学》的主编之一;他会经常回到母校人大,花时间与在校的年轻学生们交流。
当然,还需要提到的是他的投资业绩相当出色。从定性的方面来说,他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让自己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从定量的方面来说,2008年9月成立的重阳1期,目前的净值是2.56元。收益率名列业界前茅。
前几天,他又回到人大做了一场演讲,与年轻学生们分享了他对投资的理解。
他着重谈到了心里的投资“第一要义”——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有人形容地产界的成功秘诀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那么投资界的成功要义是“不要亏损不要亏损还是不要亏损”。高尔夫比赛中的最后赢家不一定是频现小鸟、老鹰,但切记打爆。投资人也是如此,切记打爆,大亏。
他强调说——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收益率。
我深为赞同。
如果你看过我两周前的专栏“柯林斯传灯”,就会知道他对十倍速公司进行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之后,发现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是——日行20英里。
不是心血来潮忽快忽慢,而是按照既定的规划,稳定均衡地向目标前行。好比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这样的人最终走得最快最远。
而上周我的专栏“巴菲特为何追求相对收益”,也研究了巴菲特的历史业绩。
Berkshire公司自1965年至2005年共41年间的净值增长率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学题。
数据告诉我们,41年间巴菲特有39年的收益率分布在0-50%之间——仅一年超过50%,1976年净值增长59.3%;也只有一年业绩为负,2001年亏损了-6.2%。
更具体来说,39年间有5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40%-50%;有7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40%-30%;有9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30%-20%;有12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20%-10%;共有6年公司净值增长率介于10%-0。
你会发现,落在10%-20%之间的年份最多。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巴菲特的业绩,你会说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这41年间,巴菲特的表现有时候平庸,有时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