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家下午茶之134:美国最红预测学家为何测不准股市?

2013-11-25 11:55阅读:
文/谭昊

跟个体相比,群体到底是更聪明还是更愚蠢?

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似乎都没被搞明白过。

比如,有谚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显然是认为人多智慧大。

比如,又有谚语说,真理永远站在少数人这边。这显然是否认群众智慧说。

看来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你我的想象。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先给大家介绍一个牛人——纳特·西尔弗,此君是美国目前最当红的预测学家。2008年他曾经创办“538网站”,预测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在美国50个州的竞选中,他预测正确了49次,只有1次失手。此外,他还准确预测了美国参议院选举的35个席位的归属。

在最近出版的《信号与噪声》这本书中,纳特根据自身多年预测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观点,在预测这件事情上,群体智慧是有效的。

他认为,“从微观经济学到政治民调,很多学科都是取众人预测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要比一个人的预测准确,
通常会使预测误差降低约15%-20%。”

可别小看这15%-20%,在很多领域这已经足够让你把其他人甩开好几条街。

纳特还引用了另外一项研究,在美国国家足球联盟比赛的相关预测中,研究人员发现由博彩市场做出的群体预测要比99.5%的个体准确。

这样看起来,在预测这件事上,群体似乎比个体要聪明。

不过,先别忙着下结论。我们来看另一个例子。

美国知名咨询公司盖洛普有一个定期调查项目,调查美国人对股票市场的看法。从历史数据来看,该民调结果和股票走势有着密切关系,但却是——负相关关系。

盖洛普的记录显示,20001月,民调结果达到最高值,有67%的美国民众认为当时是投资股市的好时机。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纳斯达克指数及其他股指就开始暴跌。

与此相反,19902月,只有26%的美国民众认为此时投资股市是正确的,结果此后10年,标普500指数几乎涨了3倍。

这真是个有趣而奇怪的矛盾——为什么群体智慧在政治民调等领域看起来卓有成效,但到了股票市场却行不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群体智慧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每个个体的预测被综合之前,应当是独立做出的。只有这样,群体智慧才能发挥作用。

从经验来看,在预测球赛,预测选举等方面,每一个个体做出预测的独立性相对较高。一个球队的状态如何,某个总统候选人的政策取向对你是否有利,你比较容易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

换句话说,在这些事情上,你比较容易建筑自己的“情绪防火墙”,能够从容地躲在墙内做理性思考和决策。你通常不会因为邻居狂热地喜欢小布什而改变自己投给奥巴马的票。

但是在股市上,“情绪防火墙”的构建变得非常之难,真正的理性决策也就成了奢侈品。市场情绪就像一种没有解药的致命病毒,它对个体感染的深度和广度,要远高于其他领域。

由此,就造成从众的“羊群效应”在股市中远比其他领域来得严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面对股市预测,大多数人的看法并非每个个体独立思考之后的综合,而是市场情绪高度传染的之后的结果呈现。

由此,群体智慧在股市中就演变成了“群体情绪”。

而情绪却是这世间最易变的东西,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性。情绪一旦达到极点,就必定会向相反的方向运行。

“群体智慧”沦落为“群体情绪”之后,也就不幸变成了反向指标。

-------------------------------------------------------

想看最新投资家下午茶专栏,以及中国顶级投资家原创及推荐精华,请扫一扫,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RIH投读会”。


投资家下午茶之134:美国最红预测学家为何测不准股市?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