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RIH原创】为何十大巅峰私募坠落,校长再谈“冠军魔咒”

2015-09-20 10:02阅读:540
文/RIH投读会创始人 熵学院校长
这两天,有媒体总结了本次股灾以来的净值跌幅最大的十大私募,从6月份到现在,净值的回撤都在60%以上,看完之后令校长不胜感慨。
这十个人校长认识其中的一部分,有些还是非常好的朋友,平心而论,他们中有的人非常优秀。
无论智商、情商、心态,都堪称上上之选。
但此次依然没有能够逃离A股黑天鹅的打击。
我甚至扪心自问,换了是我,能够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逃离这次股灾的冲击吗?
坦白地说,我没有答案。
空说道理和事后诸葛是廉价的。只有把自己放到当时的情境之下,去深切地感受每一个细节和情绪,才有可能得到答案。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更何况,人是一条流动的河流,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已经不一样,又怎能还原?
其实,校长这么多年观察市场牛熊,人性沉浮的经验告诉我,空说道理一文不值,还不如卖狗皮膏药的。
因为迷信太多的道理和知识,很容易掉入一个陷阱,我称之为——知识陷阱。
做投资的人,尤其要警惕这个“知识陷阱”。我们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在众人面前显得更聪明,同时也让自己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更有安全感。
但这些新增的知识对于提高自己的投资业绩真的有用吗?
校长曾经对此有深刻的反思,发现一个现象。在重大关头左右你决策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情绪。
那么,情绪是从哪里来的?答案很不幸——情绪是参与这个市场的群众们传导给你的。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你不断地占据新的知识,但是最终决定你命运的是情绪,而情绪来自于市场的其他人。
也就是说,你最终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手里。
意识到这个现象需要深刻的洞察。
事实上,这个链条是如此的难以阻断,以至于投资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
所以,与其迷恋新知,不如回归简单朴素的常识。
对于这次知
名私募的滑铁卢事件也是如此,两年多前,我曾经写过一系列五篇的文章,详细解剖了投资圈的“冠军魔咒”现象,该说的道理,当时就已经说透了。
今天一会我们一起重温《冠军魔咒(一) 为何公私募冠军的业绩如风中之烛》。该系列的其他几篇,我会在近期一一放送。
下面先看一篇精彩文章,为RIH投读会核心会员、澄澈投资创始人孙存照兄的文章:

强文推荐--------------------------------​

怎样看待颠覆私募的股灾坠落

文/RIH投读会核心会员、澄澈投资创始人 孙存照
有媒体统计了最具代表性的10大顶尖私募本次股灾中坠落,净值平均回撤在65%左右,如果是普通股民,大家不会觉得吃惊,但他们是超一流选手,令人意外感叹。有朋友问我的看法,我便一并回复。
1、他们的锋芒暂时受挫​

他们中的一部分仍是投资英雄。科比即使在最关键的比赛中投丢最后一球导致败局,但科比仍是科比。关键的观察指标是,他们接下来是否还会为荣誉而战,为信任他们的投资人重新赢得利润。

2、嘲笑他们不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安慰
他们江湖立万之前,必定也历经多次重大挫折,能最后惊鸿资本市场,无一不是独特的天赋和超人的勤奋所致,当然还有运气。
3、对市场需充满敬畏之心
投资不易。即使他们勤奋与天赋宠爱一身,仍然遭此困境,何况芸芸众生的股民,对市场需充满敬畏之心
4、要相信自己的虚妄
无论多大多成功的大牛,要相信自己的虚妄(索罗斯语)。如此的股灾虽是多少年才出现一次的概率,但一次出现就让人痛彻心扉。而且,事后反思却又会发现自己曾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拯救净值,但闪念的结果就是被市场一记ACE。美人迟暮,英雄落寞,谁都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5、感受风险和执行风控是两回事
相信99%的优秀投资人在5000点后都能感受到市场狂热的风险,但感受到风险和执行风控中间有一道鸿沟。风险可以从数据、大众情绪、涨速等技术层面感知,但大胜负面前的执行风控则主要依靠常识、理念和修为的境界。
6、宁静以致远
能在资本市场跻身顶尖之列,尽可能的贴近内心的独立判断是过去所有成功因素中的最关键品质。我斗胆猜测,这次大佬新锐们几乎集体短路,主要是心无禅定导致的失去独立,无意识降格为群体性情绪的俘虏。牛市的自我强化、每天飙涨的财富净值以及高安全垫的麻痹大意、不断增加的资金规模、无数人的由衷吹捧、应接不暇的饭局导致熬夜饮酒、媒体采访时越来越气吞山河的自信……这一切无可避免的带来身体状态的下滑和自我安静反思空间的丧失,内外夹攻之下,那些看似偶然的犹豫不决最后都是成为必然的断臂泥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古人的智慧何其精炼,可惜,我们哀之何其易,鉴之又何其难。
7、重视流动性
在中国做资产管理可以说95%以上都是趋势加仓型,这个策略在牛市里就导致净值上升——申购规模增加——高位继续加仓,历史规律告诉我们,大部分的牛市结束,头部大概率都有筑顶的时间和空间,优秀的投资高手即使在第一时间没有顶部撤离,也基本会在顶部确认前后识别风险果断撤退,而平庸者却全程是底部和顶部都后知后觉。这次股灾最要命的是它一泻千里,暴跌的速度将投资精英和平庸者闷杀到一个维度去了,杠杆的毁灭性导致越是大的资金,越是无法出逃,只能任由市场宰割。这让我们必须回到投资的规律上去反思,任何时候,在风险越来的越大的时候,理应仓位越来越低,重视流动性,而不是持续激进加仓。
8、节制,节制!
顺境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规模是业绩的敌人,10分力干8分活,为自己留下余地。
9、加油,加油!
扛住毁誉,风雨中抱紧自由。人生既感受到痛苦又坚信终将美好,这便是自由。每个资产管理者都有一个自由的梦,而这恰恰也是一个呼唤和需要英雄情结的行当。加油吧!共勉。

经典重温-----------------------------------

冠军魔咒(一) 为何公私募冠军的业绩如风中之烛

文/熵学院校长

2009年私募冠军罗伟广、2010年私募冠军常士杉、2010年公募冠军孙建波……
这几位算得上是近几年投资界异军突起的代表性人物,想想他们当时的光环和之后的黯淡,我忽然有种淡淡的无奈和感伤。
这一个个名字,忽然冲上云端,又忽然砸向地面。从陌生到熟悉,又从熟悉到陌生。
如同一个事先安排好的低调轮回,又像一个被看不见的线所牵着的木偶。
跳到脑海里的是老子的那句话: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这个市场里,几乎我见到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牛。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穿越周期。
然而很少有人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如果每个人都能穿越周期,那么周期也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穿越周期一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称之为“小数定律”。
这个定律的存在,使得大部分起初自认为很牛的人,最后发现真相是自己被市场玩弄于股掌。
这也是我观察了很久,但一直没有动笔去触及罗伟广的原因。每次的故事情节都很雷同,只是这一次的名字换成了罗伟广。
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成名于2009年,当年他掌管的新价值2期净值飙涨近两倍,一举拿下阳光私募冠军。
但随后的噩运来得太快。
2011年,新价值2期的净值累计下跌了32.06%,在全部868只可比产品中排名第793位。
2012年,截至11月末,广东新价值旗下的23只产品今年以来平均下跌27.16%,其中19只产品业绩排名在全部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垫底,表现最差的黄金优选2期1号今年以来跌幅达到45.67%。
我不由得想起半年以前,我在专栏里写到另外一个提前“摔伤”的前冠军常士杉时,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对于每一个想在投资的路上走得更远的朋友,请注意这三道“冠军魔咒”。
1、荣誉越高、预期越高
提高的预期,让你越来越倾向于冒进,而不是保守,于是,犯错的概率越来越大。
2、光环越大、认错越难
冠军、高手等标签的获得,自我认知的膨胀,会让你越来越不愿意认错。表现在操作上,就是止损不坚决,甚至不切实际地幻想行情向自己预期的方向运动。于是,错误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3、没有硬约束就等于没有约束
制度永远比情绪可靠。没有严格的风控制度,成功很难持久。
半年过去了,对于“冠军魔咒”这件事,在这三条的基础上,我不认为我可以说得更多更完美。
据说前不久,罗伟广对新价值的客户推心置腹地讲:“我去年已经错了一次,今年再错,我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而我想对罗伟广说的是,判断错误并不是问题,在投资领域,这是家常便饭。
如果说罗伟广错了,最大的错误不在于选择了成长股,也不在于集中持股,也不在于仓位太重。
那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命门在这里——有媒体报道,在今年8月初的客户电话会议上,被客户追问新价值风控何在时,罗伟广也承认,新价值整个风控会情绪偏乐观,所以并没有阻止自己。
请看冠军魔咒的第三条。
一个被情绪所左右的风控体系?这让我想起了风中之烛。
------------------------------------
最后,校长祝愿这次股灾中受损的投资界的朋友能够从失败中学习和复原,在将来创出新高,为投资人带来满意回报。永远记住:投资是一场长跑,不以短期成败论英雄!
校长碎碎念:校长刚才已经说,空说道理一文不值,还不如卖狗皮膏药的。所以,你可以当我是卖狗皮膏药的。。。冠军魔咒系列共有五篇,如果你喜欢,请在微信后台留言回复,其他四块膏药我会在近期为大家一一放送。


版权所有:RIH投读会(微信公众号RIH118),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侵权必究。
RIH投读会是中国顶级投资家智库与生态圈。目前核心会员为39位中国投资界的领军人物,管理资产超5000亿。在这里你将近距离看到他们对投资的哲学思考、赚钱的核心方法论以及对重大趋势的独家判断。
【RIH原创】为何十大巅峰私募坠落,校长再谈“冠军魔咒”微信扫一扫关注RIH投读会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