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浦发:分红虽好,转型迫切

2013-03-25 20:14阅读:

浦发银行(600000.SH)2012年年报显示,虽然业绩增速一般,但分红率提高到了30%,由于银行股估值低,按近期股价计算,其分红收益率甚至超过五年期存款利率。
不过分红虽好,但按照浦发当前的业务结构,资本消耗较高,增长与分红的天平难以平衡,要么放弃增长,要么战略转型,不然高分红难以为继。
资本消耗高
由于资本金的补充有内生和外生的方式,单纯看资本充足率的变化无法准确判断资本消耗水平的高低,而以当期净利润为分子、当期加权风险资产平均余额为分母的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RORWA),可以衡量每单位收益所需消耗的资本金水平,RORWA是衡量资本消耗水平的最好指标。
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兴业银行(601166.SH)等比较,尽管其他三家银行未公布年报,但从2012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浦发的RORWA已经垫底,并大幅落后。虽然浦发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相对来说仍然较高,说明其风险资本杠杆(资本充足率的倒数)并未用足,但由于其RORWA垫底,即使风险资本杠杆用足,也即假设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与其他三家银行一致,也不能改变其ROE垫底的状况。

从浦发2012年年报来看,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速仍然超过资本内生(基本等于净利润减去分红)的速度,这导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连年下降,业务结构资本消耗高的特点并未明显改变。高分红后,核心资本充足率可能下降更多,若RORWA继续垫底,资产规模继续扩张,后续高分红并不可持续。
另外,浦发过去几年的净利润分红率也属于垫底水平(见表),一方面留存了较多的利润;另一
方面,风险资本杠杆又没有用足。很难理解浦发过去几年低分红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也许其本意是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但结果力有不逮,2012年的高分红,不妨看做是补往年分红之不足。

可以说,若非通过再融资的方式,不然,只有达到高RORWA,才能取得高增长与高分红的双赢局面。而要取得高RORWA,必须转型,转变高资本消耗的业务结构。
转型迫切
招行虽然近期在规模扩张方面也面临一定瓶颈,但由于其早在“一次转型”中,通过发展零售业务,零售非息收入贡献了将近一半的非息收入,并使整体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其RORWA在股份制银行中一直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随着新资本协议以及内评法的逐步推开,招行将受益于零售业务的低资本消耗。
而民生近年高定价水平的小微贷款的发力,使得其净息差处于高位,并且带动一系列非息收入的提升,RORWA提升非常迅猛,ROE也因此大幅提升。
兴业的RORWA则一直比较高,主要是其依托“银银平台”拉低同业负债成本,同业资产端又足够灵活,能将同业业务的净息差做到远较同行要高,使得同业业务资本消耗极低,2012年,更因同业业务资产与净息差的双升,同业净收入得以大幅提升,即便大幅计提拨备补往年不足,RORWA仍占据前列。
相对来说,浦发则缺少了可圈可点的“拳头产品”,特别是空间大、竞争力强的资本节约型产品。
在2012年年报中,浦发在2013年的“重点突破领域、带动转型发展”一栏中,依次提到了投行业务、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业务以及电子银行包括移动金融业务。实际上,类似的提法在过往的年报中也有提及,部分业务甚至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过往的转型,起码从资本消耗来看,成效并不明显。
投行业务是浦发的传统强项,由于客户结构中对公大客户占比较高,近年大客户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脱离银行媒介,浦发充分应对,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等业务放量,弥补大客户贷款的流失。从业务量看,2012年债券承销额同比大增67%,资产托管业务更大增190%,其中托管费收入8.17亿元,同比2011年大增148%,弥补了2012年银行业“七不准”约束下公司息转费类非息收入的大幅下降。不过,浦发的整体非息净收入占比,即便同比提升了2.02个百分点,仍然只有11.56%,只及招行、民生的一半,也落后于兴业,说明仅有投行业务的强项是远远不够的。过低的非息收入占比显示在业务结构中,浦发对高资本消耗的资产负债业务仍然依赖严重。
再看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业务。金融机构业务中,最典型的是同业业务,它不受存贷比及信贷额度管控的影响,或者说,同业业务中收益率较高的买入返售资产近年的放量本身就是因逃避额度管控、存贷比监管或行业限贷等监管的曲线放贷而起。浦发一直很重视同业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同业资产规模仅次于兴业。剔除本质上也算同业资产的资金信托计划部分,同业业务2012年大致为浦发带来了30亿元左右的净收入,属于历年来最好水平,即便如此,其同业资产净息差根据测算大致是0.5%,与兴业的大致1.5%左右的净息差相差较远,虽然额外带来了一块收入,但如此低的净息差水平,说明它可能还是资本消耗型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民生、光大银行(601818.SH)等股份制银行也大做同业业务,不过净息差水平也基本徘徊在0.5%左右,只有兴业凭借“银银平台”便捷实时的报价及合作关系,通过一部分小银行的低廉资金,拉低整体同业负债成本,再通过资产端较为灵活的机制,负债资产两端发力,才取得最高的收益。据了解,浦发也在加强与小银行的合作,不过至少从2012年年报来看,想取得比同业业务更佳的效益特别是降低资本消耗,还路途漫长。
金融市场业务方面,浦发可圈可点,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客户远期合约有所增加,而货币掉期业务更是增长一倍有余,带来了手续费及汇兑收入的增长,例如,汇兑收入相对2011年的2.43亿元增长71.6%,达到4.17亿元。不过,对总体贡献还是偏小。
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授信占比持续提升,但短期深受长三角信贷危机所累。浦发一直被诟病大客户占比过高,因此,近年客户定位有所下沉,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授信占比不断提升,按公司年报披露,2012年,中小企业表内贷款余额为8184亿元,同比增加51%。浦发过去的不良率比较低,不过,2012年的不良生成率却相对较高。与前两年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担忧不同,2012年浦发更多地受到了长三角中小企业信用危机的困扰,占贷款余额比例为27.5%的浙江、上海地区,2012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占总体减值准备的65.5%,与往年较为均匀的各地区不良生成率形成鲜明对比。据此推测,2012年为平滑业绩,不排除长三角之外地区减值拨备计提不足的可能,而从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来看,下半年不良形成情况虽有减弱,但并未有“止血”的迹象,2013年未必会是如意的一年。对浦发来说,或许其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授信的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毕竟,如果风险收益比不佳,借助客户下沉提高定价能力,降低资本消耗水平就无从谈起。
至于财富管理及移动金融方面,对浦发来说也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不过零售业务,一要看规模,足够的规模才能降低成本,二要看客户综合贡献度,特别是非息收入的贡献。从2012年来看,集团口径下,个人贷款占比提升约0.4个百分点到20.02%,个人存款占比提升0.9个百分点到18.34%,的确有所提高,可以说前景广阔也可以说进步艰难。引入中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意图借力移动金融发展个人业务,短期看并无明显进展。而且浦发2011年以来压缩了成本费用,成本收入比下降较多,在人员及机构继续保持10%多的增速带动刚性费用增长的情况下,说明其他长远投入,比如零售基础投入方面可能略显不足。
可以说,浦发在传统存贷业务之外的战略转型中,多个领域皆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在某个具有较大空间的资本节约型业务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相对来说,它仍然比较依赖资本消耗水平较高的传统存贷业务,且对大客户的依赖度仍然相对较高。最近,浦发迎来了新行长,也许,浦发的战略转型会翻开新的一页。

本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证券市场周刊》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