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投资亏损的股票:荣信股份(002123)
2012-06-07 16:00阅读:2,671
那些年我投资亏损的股票:荣信股份(002123)
文/無
極
在我的股票投资生涯里,真正让我亏损到绝望而抛弃的股票不多,而荣信股份却成了这少数股票之一。
与荣信股份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10年6月份,一次偶然的财务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数据选股经历我把荣信股份选入了自己的股票池里,经过对该公司历史数据和主营业务的初步研究后,我觉得该公司股票符合了当时我的选股逻辑,从当时的数据看来,公司连续几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均保持较好的水平,且又是节能电子电力制造商龙头企业,所以我在
8月份的时候陆续对其试探性建仓,当然由于当时更多的资金放在东阿阿胶、中恒集团和片仔癀上,所以对荣信股份的首次建仓并没有动用太多资金。
建仓后的荣信股份倒也争气,随着2010年业绩数据大幅预增(40——60%),股价节节攀升,于12月15日创出了历史新高,其单只股票在我账户中的盈利幅度一度超过了50%,为我整体账户增值贡献良多。
如果我与荣信股份就此别过,那么它至今留给我的也许就是美好的回忆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不仅没有把盈利的荣信股份卖掉,相反还不断的对其加仓,而加仓的资金正是由中恒集团里撤出来的。
回望我近六年的投资生涯,2010年末无疑是我最高潮迭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创造了多个奇迹,手中持有的三只重仓股均集中在这短期内连飙涨停,集体创出了历史新高,令我的帐户资产迅速膨胀,而自己的操作信心也油然膨胀到了极点,完全不知盛极则衰,乐极生悲的道理,任由悲剧在无形中孕育生长,而悲剧生长的催化剂就是荣信股份。
中恒集团在当时11月份急速创出新高后,出于对其高成长持续性的怀疑及其短期股价暴涨透支业绩的考虑,我在众人哄抢声中逐渐卖出了手中的筹码,并把变卖后得到的现金悉数投入了荣信股份中,于是截止2011年1月,荣信股份一下子成为了我的第一重仓股,且这第一重仓股的很多买入价正好是在历史最高价区域。
随着荣信股份的仓位不断推高,我也加深了对其的研究,在2011年1月份我逐渐把荣信股份历年年报仔细阅读了一遍,通过深入的研究,我发现了该股当时存在的两个风险,其一是公司业绩高成长持续性减弱,其二是股票经过长期上涨,估值显然偏高(当时PE=53)。然而,随着当时两会的召开,市场上掀起了一股节能环保和新兴产业炒作风潮,荣信股份有幸成为节能环保龙头企业之一,在各种政策的呼吁和市场热情的烘托下,我放松了对荣信股份风险的警惕,做好了继续持股的准备,直到2010年年报数据和2011年一季度数据出来后再做取舍。
年报和一季度数据出来后,公司业绩如期下滑,一场被称为“戴维斯双杀”的悲剧开始在荣信股份上上演,促使股价从年初高点到5月份大幅下挫40%左右。
与荣信股份纠缠至此,按理我应该挥泪斩仓,因为业绩下滑尤其是净利润增长率的高成长性减弱是我卖股票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当时我依然没有采取行动,原因有二:
其一,公司在四月份公告了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这两项重大成果均定位于新能源输送、“西气东输”项目、天然气液化(LNG)、抽水蓄能等领域,给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业绩增长带来的确定性;
其二,公司进入2011年后,串补业务订单较10年大幅增长,公司与西门子的合资公司在4
月份成立,第一条试验线路500KV
德宏至博尚至墨江双回线串补于10年7
月份投产并稳定运行。且南方电网有一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在当时可能再次启动串补招标,这些都勾起了我对公司2011年业绩重回高成长的幻想。
于是,持股继续,等待继续。
直到2011年8月份,因发现公司6月份后订单并没有真正增加,且公司各大高管不断减持手中股票,我便觉得情况可能不妙,于是在各种纠结的情绪中卖出了死守一年多却依然亏损的荣信股份。
回顾整个荣欣股份的操作过程,以下几个教训值得我铭记:
一、戒贪戒痴。一直以来,对于像我这类偏向于基本面选股的投资人而言,大多遵循中长线持股原则。但中长线持有不代表无原则性的中长线持有,当公司业绩出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有卖出的勇气,同时,当手中个股在短期内大幅盈利也要懂得“知止不殆”,切忌在贪婪和痴心的作用下期盼更高的收益而盲目长期持股,否则不仅到手的利润将还给市场,还会将本金亏损殆尽,走上投资的不归路。对于荣信股份而言,我本来有较大的获利幅度,在当时完全可以先卖出股票收获现金,保住胜利果实,但是在贪念作用下,我没有卖股,并痴心妄想盲目加仓,从而直接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二、着眼于实在的业绩而非虚幻的概念。在2011年1月的时候,我已经明显感知到了公司的业绩存在的成长风险,但却被所谓的节能环保等概念迷乱了神智,从而没有坚定按照原则卖出股票。因此,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必须着眼于业绩而非概念,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三、必须以持续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公司业绩。当初之所以买入荣信股份,主要原因是看到它的历史业绩数据很好,但由于对整个电力电气行业盈利模式缺乏研究,所以没有意识到公司的成长瓶颈,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公司高成长还将继续,业绩将持续靓丽。然而,从现在回望荣信股份的业务和业绩,才猛然发觉自己买入股票的时候正是该公司高成长末期及业绩衰败的开始。因此,必须铭记:过去的高成长不代表未来的高成长,应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公司业绩,而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公司业绩的前提必然是对该公司业务的深入了解,所以巴菲特不熟不做的思想至今对我们还是有警示价值的。
以上为自己对荣信股份操作历程的回顾和反思,旨在通过反思过去的错误而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就是此理。
附:股道即人道,把人做好了,股也就做好了。更多【修身之道】、【投资之道】请看我的微博=>点击进入
注:仅为个人意见,深知山外有山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