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2016-07-11 18:56阅读:36
很久没有写投资相关的博文了,非不想,是不能也。 一方面是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又不想写些小零碎,要写就想写点有用的(不过至于真正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如果什么零碎都写,反倒会让关键有用的信息淹没在无用的信息中,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另一方面,是越来越觉得投资有时是有些悖论在里面,尤其是关于投资策略的分享。我们一面在追求相对于别的投资者的优势,一面又在通过分享有效的策略主动削弱这种优势,这不是另有所图就是有点分裂。毕竟主动投资永远都是少数人的游戏。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里面坑太多了,还是被动投资指数,跟上平均收益为好,投入太多的精力在上面,反倒得不偿失。

最近看《宣隆大师传》,看到人身如此难得,又看到人人都沉沦对自我的贪痴之中而不自知,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何不好好利用此难得可思维的人身,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呢?写博文这种事,内容健康的话,我想勉强也算有意义吧,至于其他,顺其自然最好,说到底都是缘分。
絮叨了半天,言归正传。
今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各种股票特征组合的历史表现。毫无疑问,A股最近几年你无论用哪种策略,只要你的策略里面加入了一个特征,那么你的收益多半是不错的,甚至是远远的超越市场平均,那个特征就是:小盘。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已经找到了投资的圣杯?就是买小盘股,必定可以超越市场?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显然不会这么草率的做一个结论。实际上,当我们把眼光从短短的几年放开到历史的长河,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时段都会涌现出某一个特别出彩的特征,当那个时段你的策略恰好选择了那个特征,那么你就会获得远远超过同期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这个原因想想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那个阶段的人文、社会潮流、价值取向,至少我肯定是说不清楚的。但同时你也会发现,一个在一个阶段甚至几个阶段表现好的特征,在下一个阶段或者后面一些阶段,往往就比较萎靡,甚至远远低于市场平均。这个原因则很简单,四个字:均值回归。所以我们看一个策略是否真正有效,主要看一点:其长期均值是否超越市场和其他策略。这又可以分为两类比较:一是一种特征策略和其他特征策略的比较,二是一种特征策略和他本身反相关比较。
国外发达资本市场历史很长了,可以轻易看到这种规律,但可获得数据不完整不详实,也不接地气,离我们比较遥远,就不多说了。中国的市场历史比较短,历史的“长河”也没有那么
“长”,但我们仍旧能通过回顾历史见证一些上述迹象。
图表一张超过废话一箩筐,下面这张图总览了A股过去16年17种特征策略收益比较:
(原始数据来自申万风格指数,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特征表现差异是巨大的,有接近10000点的低价股指数(即涨了10倍),也有只剩24点的活跃股指数(即跌掉了97.6%)。从曲线可以看出,有些特征是烂泥糊不上墙,长期均值什么时候都是很低的,这些策略可以很快pass掉。比如新股、活跃股。
如下是各种指数的长期平均年化收益对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我们可以看到,有5种特征长期表现是最好的,他们是低价股、小盘、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和绩优股。这几个特征各不相同,基本涵盖了这17个指数的所有基本特征(新股、活跃股除外,他们已经被我们pass掉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5个特征是有优势的。
但当然我们还想把这5个特征区别一下,排出个子丑寅卯来。
那是不是说这5中特征里面排在前面的就最好呢?当然还不能这么简单下结论。
首先我们来看单拎出来他们的表现,如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首先从历史曲线我们可以看到,如果2007年(上一次牛市)我们来做这张图表,那么他们的顺序就大大不同,排序为低市盈率>绩优股>低价股>低市净率>小盘。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具有优势的特征,不同阶段表现大为不同,小盘股上一阶段垫底,但现在(尤其是最近3年)已经冲上来变为第二,上一阶段第二的绩优股,现在却垫底了。那我们要如何才能真正分辨他们谁的优势更大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关注第二类比较了,来比较同类特征相关性作用了。基本上我们可以把一个特征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有的收益,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另一部分就是来自特征本身的优势收益,这就是特征优势所起的作用。这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如何分析呢,我们可以用同类特征反向相关参数来对比。说白了,比如就是高市盈率和低市盈率的对比,大盘和小盘的对比,绩优和级差的对比等等。
比如市盈率这个基本特征不同参数的对比如下,我们可以看到其差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我们再用优势大的减去优势小的(一般都是劣势了),得到该特征的作用度,对比各种特征的优势作用,结果如下: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这张图就基本反映了各特征真正的优势程度了,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多,可能会有变化,但总体变化不会太大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A股市场,最近16年起作用的特征从高到低排序就是市盈率>价格>市净率>规模>业绩。

除了价格外,其他特征的排序和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数据基本也是吻合的。价格在国外的统计结果排序似乎靠后一点。A股市场低价股表现劲爆我想和我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分不开的。

最后再强调一点,一个阶段表现好并不能说明下一阶段就多值得期待,甚至往往预示的相反的结局,切记切记。

附录:
如下图,是按前十年的总收益排序,我们可以看到至今为止后六年的表现,低市盈率和绩优股差异印象最深,这恰好是我这六年的重仓的特征。但未来呢?谁知道呢,呵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低估、小盘、低价、绩优,谁领风骚?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