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行涨了一点点,可怜的银行投资者就坐立不安了。有人甚至私信问我:是不是该卖掉了一点了,说心里很纠结,让人哭笑不得。当然我很理解这种心情,就像四川有一句俗语:“叫花儿捡到银子找不到搁处”,形容这种心情最合适不过了。
当然这都是开玩笑了,银行投资者不仅不可怜,还很可爱:)。严肃来说,这种情况,说到底其实是不知道何时卖出的问题,即没有自己卖出的标准或者叫原则,一旦建立了卖出标准或原则,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今天咱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总的原则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说烂了的:低买高卖(低指的就是价格/价值低,即性价比高,高则是相反)。但显然这还不够,不然人人都懂,为什么还要心慌?因为这个原则还太粗,根本无法指导我们行动。我们需要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所以还得细化。
细化高卖,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高?第二个问题是高多少算高?
针对第一个问题,高首先是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相对的对象就是社会平均收益下的估值,社会平均收益就是现金无风险收益再加上一个风险溢价,根据人类历史的平均收益,基本上要简单可以按7%来定义(大约4%的无风险收益+3%的风险溢价收益),大约14倍市盈率的样子,但这是对整个市场来说。对于个股来说,还需要加上个股的风险溢价(即稳定性溢价),我一般就加个3%,因为可以凑个整,就是10%,这样好算(有些人喜欢用9%,我倒觉得不用那么精确,差不多就行,无所谓了,如果人类只有9个手指头,我可能也会用9%)。这样如果按10%,要计算一家公司的合理价值就可以按照我博文中提到的那两个公式(因为那两个公式就是按10%做出来的),如果不是10%就需要简单变换一下。获得了合理价值,那么我们就知道什么是高了。但是,这容易变成纸上谈兵或者刻舟求剑,因为毕竟用的估计的数据或者死死的历史数据。而真正决定其价值的除了企业自身的业绩,还有社会环境、投资者心里等等错综复杂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长达数十年,已经和我们的生命一个量级了,所以我们需要尽量尝试修正这种死搬硬套估值法带来的不足。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市场大部分时间还是极其有效的,只有少部分时间是无效的,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拉长周期,让市场大部分有效的时间拉平其无效的时间,让其总体达到一个大致有效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市场给出的估值,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总的原则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说烂了的:低买高卖(低指的就是价格/价值低,即性价比高,高则是相反)。但显然这还不够,不然人人都懂,为什么还要心慌?因为这个原则还太粗,根本无法指导我们行动。我们需要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所以还得细化。
细化高卖,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高?第二个问题是高多少算高?
针对第一个问题,高首先是一个相对概念,这里相对的对象就是社会平均收益下的估值,社会平均收益就是现金无风险收益再加上一个风险溢价,根据人类历史的平均收益,基本上要简单可以按7%来定义(大约4%的无风险收益+3%的风险溢价收益),大约14倍市盈率的样子,但这是对整个市场来说。对于个股来说,还需要加上个股的风险溢价(即稳定性溢价),我一般就加个3%,因为可以凑个整,就是10%,这样好算(有些人喜欢用9%,我倒觉得不用那么精确,差不多就行,无所谓了,如果人类只有9个手指头,我可能也会用9%)。这样如果按10%,要计算一家公司的合理价值就可以按照我博文中提到的那两个公式(因为那两个公式就是按10%做出来的),如果不是10%就需要简单变换一下。获得了合理价值,那么我们就知道什么是高了。但是,这容易变成纸上谈兵或者刻舟求剑,因为毕竟用的估计的数据或者死死的历史数据。而真正决定其价值的除了企业自身的业绩,还有社会环境、投资者心里等等错综复杂的种种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长达数十年,已经和我们的生命一个量级了,所以我们需要尽量尝试修正这种死搬硬套估值法带来的不足。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市场大部分时间还是极其有效的,只有少部分时间是无效的,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拉长周期,让市场大部分有效的时间拉平其无效的时间,让其总体达到一个大致有效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市场给出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