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杂感50:熊市随想

2016-01-29 15:38阅读:
熊市随想
投资人的内在素质,在平时难以观察,在极端市道中就很容易看出来。
比如,有人对市场下跌开始是不在乎,喊着“价值投资”的口号来给自己打气,但随着下跌的超预期和猛烈,就开始疑惑进而愤怒和谴责,发泄对象就对准了什么政策、体制、增发扩容、公司的治理结构……到最后就变为绝望,不仅看空一切,甚至也看破红尘。这类投资人可以说其性格并不适合做投资。其某阶段的好业绩大多属于某次的幸运。
有人说,未必吧,如果碰巧你在大跌市中轻仓甚至空仓,或者在大涨中重仓满仓,当然潇洒轻松。但如果相反,肯定会郁闷沮丧。这还不是屁股决定心情吗?和投资人的素质有啥关系?
如果一个投资人持仓能与市场趋势一致,恭喜这样的投资人。但据我观察,常常是只占一头,比如某次大跌他躲过了,那以后他一定有在大涨中也“躲过”了的痛苦经历。或者,也有投资人或机构有几次和趋势一致(跌势中空仓轻仓,又大涨市中满仓重仓),但不会有始终做的和趋势一致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一旦一个投资人或机构尝到了用大仓位变换来应对市场波动的甜头,他一定会在以后不自觉地想把这种经历发挥到极致,乃至成为习惯:试图回避所有的下跌、把握所有的上涨,其结果一定是后面要犯巨大错误,甚至被市场彻底淘汰,此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搞清楚市场波动的随机属性,就不会去进行波段操作获取超额收益的努力。20多年来,我从未见过一个投资人或机构能做到每轮熊市回避又能在每轮牛市中尽享盛宴的操作。那些号称总是能这么做的人,可能只是在市场上呆的时间还太短或者为推销自身的吹嘘,那不是投资能力而仅是不良投资习惯下的好运。
所以,投资人的常态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既不能躲过大跌的熊市,也不会错过大涨的牛市(据我观察,这类投资人平均而言反而有好的长期业绩)
。既然如此,如何面对大跌特别是超乎寻常的大跌,就是一个投资人内在品质的问题了,因为它决定了投资人能否长期在这个市场中生存并不犯大错、真正积累起财富来。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50年来上涨超过18000倍。但其中有过3次下跌幅度超过50%。如果一个投资人50年前就算幸运地买到了伯克希尔股票,能忍受这数次50%的下跌而不被“震”下车?凭什么可以保持对伯克希尔一贯的信心?这不但需要对巴菲特(或对伯克希尔公司)有透彻的了解,更需要有点市场和投资的常识以及理性的态度。
首先,应明白,任何大跌都不会影响一家优秀公司内在价值的常态表现。但市场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反映一家公司的价值,比如极端的熊市中远远低于公司价值,或者在极端的牛市中远远过度夸大公司的价值。但时间会是这类公司的“朋友”,一定会有时间来表现其价值,并且这样的时期应是常态。而且越长期不能正确反映,到后来越是“算总账”式的表现——按复利效应给长期投资人应得的总收益率,过度的下跌一定会带来长牛或暴涨。这是对证券市场基础认识的问题(有效性问题)。但相当多的投资人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常识和理性的态度。记住,股价的高低与其未来长期复合收益率成反比。当投资人面对股价下跌而恐惧时,只要有这样的认识,就不会有惶恐不安的心态,更不会犯下愚蠢的操作错误。
其次,任何大型的跌市,其实都有不正常的先兆。大规模的市场下跌往往并非是什么宏观经济、政策等引起的,而主要是之前过于疯狂的市场定价。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去求助于所谓的经济学家,不如去观察市场的价格和心态。去年,明明实业经营疲弱,但市场却疯涨,很多策略师、首席、官员等等“专家”不去对这种违反常识的市场现象质疑,提示风险,反而却为之找借口,什么“经济下行下的牛市逻辑”、“改革牛”、“100PE20PE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奇奇怪怪的“理论”都出来了。很多分析师荐股,完全不看价格和估值,只看题材概念,大量股票溢价之高创下前所未有的水平……理性的投资人,对这种非理性到极端的不正常现象,应有起码的警觉。即便如此,我也不建议那时将看好的公司股票全都抛光,但最起码应有应对的措施和心理准备,备足现金,以备未来可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有这样的准备,面对现在的大跌市,还有什么愤怒不解、悲观绝望呢?
股价的下跌,特别是优秀公司股价的下跌,是投资人的幸运。即使是满仓的长期投资人,每日市场的报价影响你持有公司的经营了吗?你是打算现在要变现的吗?如果都不是,何来那些烦恼呢?既然知道股价一时的波动影响不了你的长期收益率,那么该干啥就干啥去,把烦恼留给那些整日在算计自己每天收益的人吧。熊市中最大的悲哀不是持股,而是被下跌的股价吓坏进而改变了对一家优秀公司的看法。
0810月我在《熊市回忆录》的最后写了如下感言,现在想再重复如下:
1.和牛市一样,熊市也是摧毁正常投资道理的时候;
2.躲过熊市的下跌并不能致富,就跟牛市中赚了大把纸面利润一样的无意义。长期留在股市里,肯定不是最好的投资方法,但到头来也绝不会让你亏钱;
3.熊市里,股票都曾经是那么便宜,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便宜。但投资人却争相恐后地想躲开卖掉。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